作者:BUBBLE
2025 年 8 月 8 日,招商銀行旗下的招銀國際(CMB International)宣佈與新加坡的數字交易所 DigiFT 及 Solana 公鏈服務商 OnChain 合作,將一支在香港和新加坡互認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進行代幣化,上鍊發行代幣 CMBMINT,特別的是這是首次出現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代幣化基金,而由亞洲金融的巨頭來領銜發行將給之後多地區合作的 RWA 做很好的合規樣本。
到了 8 月 13 日,Solana 官方也發佈正式公告確認 Solana 爲該基金代幣化首發鏈,這也是 Solana 公鏈的首個代幣化公募基金產品,市場對其反應樂觀。過去 24 小時 Solana 價格上漲了 15%,在消息公佈後的三小時內 Solana 價格更是再度上漲 5%,突破 200 美元大關。
本文將解讀這次合作背後的機構網絡是如何運行、招銀國際的區塊鏈佈局與野望,以及該上鍊基金 CMBMINT 本身包含的投資內容。
Solana 首款鏈上基金是如何實現的?
此次基金代幣化項目背後,彙集了傳統金融和區塊鏈領域的多方力量。招銀國際資管提供優質基金資產與監管合規保障,DigiFT 提供鏈上發行與交易平臺,OnChain 負責底層技術部署與公鏈分銷支持,三者通力合作實現了傳統貨幣基金的上鍊發行。
被代幣化的標的是招銀國際美元貨幣市場基金(CMBMINT),這是一支成立於 2024 年 2 月的美元計價貨幣基金,70% 的資金投資於短期高質量的美元存款、國庫券和商業票據等低波動性工具,30% 的資金投資於非美元計價的短期存款和優質貨幣市場工具,總體追求資本保全和穩定收益。
自成立以來該基金業績優異,截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在彭博亞太同類貨幣基金排名中位居第一。由於屬於香港-新加坡互認基金,基金接受兩地監管,其投資者定位爲合格專業投資者。因此目前項目首先限定由新加坡的認可投資者通過 DigiFT 平臺認購基金代幣,以確保參與者滿足當地監管要求(未來視監管開放程度,或將拓展至香港及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機構客戶)。
各個份額的年化收益率基本維持在 4% 以上,源:招銀官網
在 DigiFT 和 OnChain 的協作下,該貨幣基金完成了現實資產的鏈上映射和分銷。具體而言,DigiFT 作爲持牌交易所爲基金髮行與淨值掛鉤的代幣,每枚代幣代表基金的一定份額,持有人享有對應收益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行開創了公募基金代幣的多鏈部署先河,除了 Solana,CMBMINT 代幣此後將同步部署在以太坊、Arbitrum 以及 Plume Network 四條區塊鏈上。
而 OnChain 則將整個代幣化流程嵌入其自主研發的鏈上資本市場基礎設施中,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撐。首先,在合規架構與資產代幣化安全方面,OnChain 基於 Solana Token-2022 標準引入「轉賬鉤子」機制,確保基金代幣只能通過合約贖回,杜絕私下轉讓,從而強化交易合規性。
同時,其採用 SPL 與 Token-2022 雙標準架構,既保證與其他鏈上資產的兼容性,又具備靈活的流動性編程能力,並通過淨值實時錨定機制避免傳統基金結算延遲。其次,在認購與贖回環節,OnChain 構建了全鏈路安全防護體系,通過權限隔離將基金管理、流動性池、代幣鑄造等核心功能分離到不同 PDA 地址中以防止單點風險。通過白名單機制嚴格限制關鍵操作執行者,包括基金公司准入和大額交易審批。並在全鏈路中引入實時資產與權限掃描、雙向淨值計算以及淨值更新時間限制,確保價格穩定和賬目準確。
最後,在流動性管理上,OnChain 設計了分層流動性架構,通過獨立贖回池(redeem_cash_pool)專門滿足即時贖回需求,避免流動性擠兌;同時提供即時贖回與延遲贖回雙模式,根據池內流動性狀況智能調配,並通過多賬戶資產隔離機制在極端市場條件下依然保障本金安全,從而實現近乎 T+0 的資金到賬體驗。
作爲港新互認基金的鏈上版本,CMBMINT 在監管合規架構上採取了創新且穩健的模式,基金本身仍受香港證監會和新加坡金管局的監管(通過互認機制),而代幣的發行與交易則在新加坡持牌機構 DigiFT 的平臺下進行。這種「雙重監管」架構確保了底層資產和交易環境均處於合法合規的狀態。同時,基金代幣的智能合約經過嚴格安全審計,並引入了風險準備金和儲備證明(Proof of Reserve)機制,確保鏈上資產安全、透明且足額支撐。
招銀國際的區塊鏈佈局
作爲一家國資的傳統金融機構,招銀國際屬於較早佈局區塊鏈產業的那一批。通過投資、基金和業務合作構建了自身的區塊鏈關係網。這些早期探索不僅爲其贏得了行業先機,也爲後續獲得虛擬資產牌照、推出鏈上基金等創新業務奠定了基礎。從底層技術、公鏈生態,到去中心化金融和虛擬資產服務,招銀國際的區塊鏈之路可謂全面而深入。
底層技術投資(2017-2018)
招銀國際最早涉足區塊鏈領域可以追溯到 2017 年底。當時,其參與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初創企業「祕猿科技(Cryptape)」的 Pre-A 輪融資。祕猿科技由以太坊前核心研發成員謝晗劍創立,專注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旗下開發了企業級鏈架構 CITA,並於 2017 年 7 月將代碼開源。CITA 首創了「微服務+邏輯節點」相結合的區塊鏈架構,大幅提升了區塊鏈網絡的性能與可擴展性。
不久之後的 2018 年 7 月,招銀國際又投資了中國明星公鏈項目 Nervos Network。Nervos 是一個分層架構的公有鏈生態,致力於解決區塊鏈的擴展性難題。值得一提的是,招銀國際不僅提供資金,還促成了被投項目與招商銀行體系內的合作探索:例如 Nervos 和祕猿團隊曾協助招商銀行研發開放式許可鏈,用聯盟鏈技術滿足金融業務的需求。
生態基金與多元擴張(2019-2022)
在初步掌握公鏈底層後,招銀國際加快了對區塊鏈應用生態的投資步伐。2019 年起,其投資團隊深入研究了支付清算、通證化、身份認證等區塊鏈應用方向,並與 Nervos 基金會等機構探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服務方案,孕育更廣泛的合作契機。
2021 年 5 月,招銀國際與 Nervos 官方共同發起了總額 5000 萬美元的區塊鏈生態基金「InNervation」,計劃三年內投資全球各地具有實際應用前景的區塊鏈初創項目。該基金重點關注基於 Nervos 及相關生態的 DApp、DeFi 協議、NFT 平臺以及 Layer1/Layer2 基礎設施建設等,爲早期項目提供約 20 萬至 200 萬美元不等的資金支持。
除了公鏈生態之外,招銀國際也持續關注聯盟鏈和企業服務領域。2022 年 7 月,區塊鏈基礎設施廠商「溪塔科技(Rivtower)」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 Pre-B 輪融資,招銀國際作爲老股東繼續加碼投資。溪塔科技由國內開源聯盟鏈技術團隊組建,研發了全球首個雲原生區塊鏈框架 CITA-Cloud,爲產業互聯網和政企市場提供底層技術支持。招銀國際在其 A+輪和 Pre-B 輪的連續跟投,表明其對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賽道的長期看好,也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國內聯盟鏈/Web3 基礎設施圈的影響力。
虛擬資產服務探索(2022-2025)
隨着區塊鏈與金融應用逐步融合,招銀國際近年開始拓展數字資產和金融科技融合的新領域。2022 至 2023 年間,招銀國際多次擔任香港上市公司 裕承科金(Arta TechFin,279.HK)的獨家配售代理,協助其完成股票增發和可轉債發行等融資。Arta TechFin 由香港新世界集團執行副主席鄭志剛創立,定位於用區塊鏈等新技術連接 Web2 與 Web3,爲虛擬資產和傳統資產提供一站式融合的高端金融服務。其旗下產品包括採用世界頂尖安全技術的錢包與託管平臺 Arta Wallet,以及基於區塊鏈的受監管數字證券發行平臺 Arta STO。
這些前瞻性投入也爲招銀國際贏得了監管機構的認可。2025 年 7 月 14 日,招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正式獲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管委員會批准,成爲香港首家取得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牌照的中資銀行系券商。這意味着招銀國際可在香港合規地爲合資格投資者提供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在內的交易服務,業務範圍由傳統股票拓展至數字資產領域。
美國公鏈聯手中資機構,誰在背後推動這個「世紀合作」?
成功實現此次跨境鏈上基金的背後,DigiFT 和 OnChain 兩家關鍵的機構值得關注,一個通過監管合規「接上」招銀國際,另一個專注公鏈技術發行支持「連接」Solana 等公鏈,他們究竟是誰?
DigiFT:鏈上合規交易所先行者
DigiFT 是一家成立於 2021 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致力於打造合規+去中心化並行的鏈上數字資產交易所。其創始人張壽鬆(Henry Zhang)擁有資深銀行業背景,這使 DigiFT 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監管合規。
Henry Zhang 有近 13 年的外資銀行華語區高管生涯,源:Linkedin
DigiFT 是全球首家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認可爲正式市場運營方(RMO)並持有資本市場服務牌照(CMS)的鏈上交易平臺。憑藉這一雙牌照,DigiFT 可以合法地面向合格投資者提供鏈上證券型代幣發行和交易服務。在技術創新方面,DigiFT 曾率先推出全球首個合規的鏈上自動做市商(AMM)機制,將去中心化交易的效率與傳統監管要求相結合。此外,該平臺還發行過全球首批代幣化美債存託憑證等產品,證明了將真實金融資產引入 DeFi 範疇的可行性。
2025 年,DigiFT 更取得了新加坡金管局的數碼資產託管牌照,業務範圍延伸至合規託管服務,進一步完善了其端到端的 RWA 解決方案能力。在此次 CMBMINT 項目中,DigiFT 扮演發行人與交易所的角色:由其發行掛鉤基金淨值的代幣,並通過自身平臺向合格投資者提供認購、交易和贖回渠道。
事實上在此次合作前 DigiFT 已經完成了多次 RWA 代幣化的合作。2025 年 2 月,DigiFT 與 Invesco 合作推出 6.3 億美元代幣化私人信貸基金(iSNR),部署在 Arbitrum 鏈上,支持 USDC/USDT 申購,並擴展到 Plume 網絡。2025 年 3 月,又推出兩個代幣化指數基金,追蹤 AI 股票(如 Apple、Tesla)和主要加密資產。DigiFT 作爲 UBS 的鏈上代幣化分銷夥伴,支持 uMINT(美元貨幣市場基金)等產品,並於今年 8 月與 KuCoin 合作將 uMINT 作爲抵押資產在平臺上運行。除此之外他們還與 HashKey Capital、FundBridge 和 Wellington Management、Libeara、Chainlink、IOST、WSPN、GSR 等機構和項目在代幣化實體資產領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正是由於 DigiFT 擁有成熟的合規運營經驗和創新的鏈上交易技術,招銀國際才能放心地將基金代幣發行及流通環節交予其管理。傳統機構負責資產與合規把關,創新平臺負責技術實現與市場流動性,兩者各展所長。
OnChain:RWA 技術推手
OnChain 是一家專注於全球資產鏈上化配置的金融科技公司,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傳統金融與區塊鏈領域的雙重背景,包括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創始人、萬億美元資產管理機構高管、前全球 TOP5 交易所高管等。核心團隊畢業於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知名學府,曾在高盛、字節跳動、騰訊等機構任職,在區塊鏈、智能合約及數字資產管理方面具備深厚經驗。
依託招商銀行國際(CMBI)、瑞銀(UBS)、景順(Invesco)等頂級機構的支持,提供涵蓋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和非標固收產品的鏈上投資解決方案,並規劃未來支持全球 ETF 及主流股市投資,推動傳統金融與鏈上生態的深度融合。
大機構的 RWA 時代
越來越多的機構與鏈上項目合作反映了一種趨勢,只有監管、資產和技術三個層面的力量形成合力,RWA 項目才能真正落地並取得成功。從更廣視角看,亞洲金融機構(香港的新政策、新加坡的沙盒)正在爲此類跨境區塊鏈創新搭建舞臺,在未來,隨着更多傳統巨頭與區塊鏈創新企業「牽線搭橋」,我們有理由期待會出現更多跨市場、跨科技領域的合作,推動真實世界資產上鍊走向成熟,爲金融市場全球化帶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