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聯儲主席熱門人選、前聖路易斯聯儲主席詹姆斯·布拉德的一番言論,在金融圈掀起熱議。他明確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未導致通脹,並預測美聯儲將從9月開始降息,未來一年可能累計降息100個基點。這一觀點與特朗普推動降息的立場一致,也爲加密市場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關稅與通脹的“羅生門”:數據爲何不支持悲觀預期?

布拉德指出,儘管市場曾擔憂關稅會推高物價,但實際數據顯示,關稅對通脹的影響“非常微弱”。他以7月美國CPI數據爲例,儘管同比上漲2.7%略高於美聯儲2%目標,但核心通脹指標並未出現預期中的加速上漲。這一結論與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的觀點形成呼應,後者直言:“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關稅引發了通脹。”

分析認爲,關稅未引通脹的原因可能在於:

  1. 供應鏈韌性增強:全球企業在關稅壓力下加速重構供應鏈,部分成本被內部消化,而非轉嫁至消費者;

  2. 消費端抑制效應: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的高關稅,雖推高商品價格,但消費者因預期通脹而減少非必要支出,形成對衝;

  3. 政策目標差異: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更側重貿易平衡,而非單純提高消費者成本,實際執行中部分商品的關稅被企業自行承擔。

降息週期或重啓:加密市場能否迎來反彈?

布拉德預測,美聯儲將從9月開啓降息,未來12個月利率可能接近中性水平。這一預期若成真,將對加密市場產生雙重影響:

  • 流動性寬鬆利好:低利率環境通常降低持有現金的吸引力,推動資金流向比特幣等風險資產。歷史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後,比特幣曾短暫突破10萬美元,儘管後續因政策謹慎預期回調,但長期趨勢仍受流動性支撐;

  • 通脹預期的平衡術:儘管關稅未引通脹,但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可能間接推高生產成本。若美聯儲因經濟疲軟選擇降息,需警惕通脹預期反彈對政策節奏的干擾。

機構投資者動向:企業“囤幣”熱情不減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市場波動加劇,但企業購買比特幣的趨勢仍在延續。例如:

  • Thumzup Media宣佈將90%流動資產轉換爲比特幣,並計劃用其支付承包商費用;

  • KULR Technology Group增持比特幣至4200萬美元,成爲又一家效仿MicroStrategy的上市公司。

分析認爲,企業“囤幣”背後是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認可。一方面,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的避險屬性在通脹預期下凸顯;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對加密市場的友好態度也增強了機構信心。

中國幣圈視角:降息紅利與監管平衡

對於中國用戶而言,美聯儲政策動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 資金流向變化:若美元因降息走弱,可能吸引外資流入新興市場,間接利好港股科技股及通過港股通配置的加密相關資產;

  2. 本土政策聯動:中國對加密市場的監管仍較嚴格,但美聯儲降息可能通過人民幣匯率企穩,爲國內貨幣政策留出寬鬆空間,間接改善市場情緒。

結語:機遇與挑戰並存,長期價值仍是核心

布拉德的言論爲加密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短期波動仍難避免。投資者需關注兩大變量:

  • 美聯儲實際降息節奏:若降息幅度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市場回調;

  • 全球供應鏈重構成本:關稅導致的企業成本上升,最終是否轉嫁至消費者,仍需觀察。

正如布拉德所言:“成功需要準備,而非預測失敗。”對於加密市場而言,長期價值仍取決於技術革新與機構採用率的提升,而非單一政策變動。在降息預期與關稅影響的交織下,保持理性、關注基本面,或是穿越週期的關鍵。

別等合約爆倉纔想起我!關注特哥,下次帶你提前3秒逃頂!#CPI数据来袭 #比特币市值超越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