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up 互聯網的雛形正在形成。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以太坊在過去三年加速進入模塊化擴展階段,Rollup 已經接管了大量交易執行,但跨鏈交互的體驗和效率仍處於瓶頸狀態。Caldera 在 Rollup 部署和運營領域積累多年,目前爲以太坊生態約四分之一的 Rollup 提供底層技術支持。2025 年 7 月,原生代幣 ERA 上線,並配套推出 Metalayer,這一網絡旨在打破 Rollup 之間的隔離,讓多鏈環境具備類似單鏈的互操作性。7 月 17 日,幣安 Alpha 和 Bitget 上線 Caldera(ERA),Bitget Launchpool 也同步上線了 ERA,並提供超 260 萬枚代幣獎勵。

截至目前,Caldera 支持的網絡累計處理交易量接近 9.53 億筆,覆蓋 2800 萬以上獨立地址,總鎖倉價值達到 4.4 億美元。該平臺已經形成從 Rollup 部署、運行到跨鏈通信的完整產品鏈條。

ERA 代幣的功能定位

ERA 的發行量爲 10 億枚,總體分配中團隊與早期投資者部分鎖定一年,隨後分 24 個月釋放。代幣在市場首日的完全稀釋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單日成交量達到 10 億美元。

代幣功能設計覆蓋四個方面:

  • 跨鏈 Gas:在 Metalayer 內部,ERA 用於支付不同 Rollup 之間的交易費用,避免用戶在多鏈交互時頻繁準備不同 Gas 資產。

  • 治理:代幣持有者可參與 Metalayer 協議升級、費率調整等決策。

  • 質押與安全:持有者可質押代幣參與跨鏈消息驗證,支持欺詐證明和數據可用性驗證,獲得質押獎勵。

  • 生態協調:代幣作爲獎勵媒介分配給開發者、流動性提供者和生態參與者。

這四類用途覆蓋 Metalayer 運行的關鍵環節,隨着跨鏈功能的擴展,ERA 的需求與網絡活躍度將形成直接關聯。

Rollup Engine:面向 Rollup 的基礎設施平臺

如果將傳統雲計算的 AWS 模式類比到區塊鏈領域,Caldera 的 Rollup Engine 便是這一角色的最佳體現。該平臺將複雜的 Rollup 部署過程標準化爲一鍵操作,開發者可在數分鐘內啓動定製化的 L2 或 L3 網絡。

技術棧支持方面,Caldera 兼容主流框架包括 OP Stack、Arbitrum Nitro 和 ZK Stack,即將支持 Solana 的 SVM。這種多棧支持策略讓開發者可根據具體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技術方案,而無需被單一框架束縛。

市場數據驗證了這一模式的有效性。截至目前,Caldera 已部署超過 100 條鏈,其中包括 31 個公開主網和 21 個活躍測試網。這些網絡累計處理交易量達 9.53 億筆,服務用戶數量超過 2,800 萬。在 TVL 方面,Caldera 生態系統總鎖定價值達到 4.4 億美元,佔以太坊 Rollup 總市場份額的約 25%。

從先發優勢來看,Caldera 是市場上首個實現規模化 Rollup 部署的平臺,同時率先實現對 Optimistic 和 ZK 兩類 Rollup 的全面支持。近期與 EigenCloud 的合作進一步加強了其技術領先地位,雙方共同集成 EigenDA V2,實現了 100 MB / s 的數據吞吐量。

Metalayer:意圖驅動的跨 Rollup 執行網絡

儘管 Rollup 技術解決了以太坊的擴容問題,但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各個 Rollup 之間相互孤立,形成了 「孤島效應」。原生橋設計優先安全,回到 L1 的等待時間較長,樂觀 Rollup 典型的 7 天延遲限制了資金流動效率。第三方橋縮短了時間,但在安全性和資產標準上缺乏一致性,導致流動性分散。用戶資產被困在不同網絡中,開發者需要爲每個 Rollup 單獨開發橋接功能,生態系統的網絡效應大打折扣。

Caldera 推出的 Metalayer 直擊這一痛點。該解決方案基於意圖(Intent)架構設計,用戶只需表達目標,系統會自動選擇最優路徑完成操作。例如,用戶希望將 100 USDC 從網絡 A 轉移到網絡 B,Metalayer 會自動計算最優路由,考慮成本、延遲和安全性等因素。

技術架構層面,Metalayer 由三個核心組件構成。執行層負責處理意圖解析和路由優化,基於實時數據從 Across、Eco 和 Relay 等合作伙伴處獲取報價,自動選擇最佳執行路徑。結算層建立在 Hyperlane 協議之上,負責跨鏈消息傳遞和最終結算確認。開發者工具包則提供 SDK、API 和 UI 組件,讓開發團隊可以快速集成 Metalayer 功能。

安全性方面,Metalayer 採用可配置的跨鏈安全模塊(ISM),開發者可根據應用需求選擇不同的安全假設。系統支持兩種確認模式:軟確認模式可在數秒內完成跨鏈操作,適用於日常交易;硬確認模式等待 L1 最終確認,適合大額轉賬。

目前,Metalayer 已在以太坊、Arbitrum、Base、ZKsync、Optimism 等網絡上線測試,並獲得 ApeChain、Manta Pacific、Zero Network、Sanko、Kinto、B3 等項目確認接入。

未來展望:互聯網級 Rollup 生態

截至目前,Caldera 累計融資 2400 萬美元,投資方包括 Sequoia Capital、Founders Fund、Dragonfly、Ethereal Ventures 等。2024 年 7 月完成的 1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用於 Rollup Engine 升級和 Metalayer 推廣,爲產品迭代和網絡擴展提供資金保障。

幣安 Research 與 Messari 發佈的研究報告將 Caldera 列爲 Rollup-as-a-Service 賽道的核心廠商,而在技術合作方面,Hyperlane 爲 Metalayer 提供跨鏈消息傳遞協議,EigenCloud 提供高吞吐的數據可用性服務,這兩項集成已進入主網部署階段。

據官方披露的路線圖顯示,2025 年夏季,Metalayer 將引入用戶端流動性供應功能,使個人用戶能夠爲跨鏈路徑提供資金並獲取收益。後續版本將拓展至 Arbitrum、BNB Chain、Sophon 等網絡,增加可互操作的生態範圍。技術層面,Caldera 正研發 Solana SVM 支持,並評估新的數據可用性方案,以適配不同類型的應用。

ERA 代幣的上線爲網絡治理和跨鏈結算提供統一的經濟單元,使 Caldera 從部署工具轉變爲多鏈生態的協調中心。對開發者而言,平臺提供從 Rollup 創建到互操作的全套能力;對以太坊生態而言,該模式驗證了模塊化擴展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時實現性能提升的可能性。

隨着更多網絡和應用接入,Rollup 互聯網的雛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