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定價的天花板,已經不屬於最早喊多的OG,而屬於最會講故事的華爾街資本。

原本沒有人會想到,以太坊企業持倉的「頭把交椅」,會在35天內換人。

以Tom Lee爲代表的背後公司BitMine做到了:這家曾在納斯達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憑藉一次 PIPE融資與三輪結構化

加倉,把ETH持倉從零拉到了83萬枚,完成對SharpLink的絕地反超,成爲全球最大ETH財庫。

這不僅是數字上的勝負,更是一場兩種不同血統的資本勝負——代表「幣圈 OG」的 SharpLink,慢慢囤幣、靜待上漲;代

表「華爾街力量」的 BitMine,則是在推漲中實現兌現。低成本與高槓杆,囤幣心態與Narrative 策略,背後是兩種世界觀

的正面交鋒。

它們不只是買幣的方式不同,而是在搶佔一個問題的答案:在加密金融的下一個階段,誰有權定義ETH「價格」?

我們試圖從多個角度,理解這場悄然發生、但足夠劇烈的行業轉向。#ETH突破4300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