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鏈上觀

 

看到 Solayer 即將推出自己的 SVM 原生跨鏈橋。老實說,這在跨鏈橋連續被黑且萬鏈互通的大背景下,談「跨鏈橋」總會讓人有眉頭一緊的感覺。那 Solayer 這次有啥不一樣的思路呢?說說我的理解:

 

1)不同於傳統跨鏈橋依賴多籤或者中繼節點,Solayer 採用了 SVM 原生的 proof-based 機制。簡單來說,它直接在 Solana 虛擬機層面生成資產轉移的密碼學證明,而不是依賴外部驗證者的「誠實假設」。 具體而言:它採用了無數據庫架構+純 PDA(Program Derived Address)邏輯。傳統跨鏈橋通常需要維護一箇中心化數據庫來記錄跨鏈狀態,這就成了黑客的重點攻擊目標。 而 PDA 是 Solana 特有的確定性地址派成機制,所有狀態都直接存在鏈上,通過程序邏輯推導而來。打個比方,這就像把保險箱的密碼從紙上記錄改成了數學公式推導——即使黑客拿到了部分信息,沒有完整的鏈上狀態也無法作惡。

 

2)Solayer 引入了守護者(Guardians)機制,採用無狀態操作——守護者不對歷史狀態做任何假設。更關鍵的是,它設置了實例橋接上限(instance bridge cap limit),即使出現安全問題也能控制損失範圍。 針對此,Fuzzland 團隊對整個系統做了形式化驗證,相當於用數學方法證明代碼邏輯的正確性,而不是僅僅依賴測試。配合鏈上重放保護、24/7 的異常監控和實時警報,至少在理論層面構建了多重防護。

 

3)Solayer 支持 Cross-Chain Calls 和可組合 Hooks 功能。通過 Hooks,開發者可以在交易後自動觸發套利、清算等鏈上操作。如果這種可組合性能與跨鏈功能結合,確實會打開很多新玩法。

 

以上。

 

當然也並非沒有挑戰,無需白名單這個設計確實降低了門檻,理論上任何代幣都能橋接,這無疑帶來了安全挑戰和監管風險,同時 wormhole 這些老牌跨鏈橋在 Solana 生態已經深耕很久,Solayer 要搶市場份額並不容易。技術創新是有了,但跨鏈橋這個賽道,最終還是要用真金白銀來驗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