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近期在加密貨幣領域的佈局引發關注,但其公開投資動向主要集中在比特幣,而非以太坊。根據 2025 年 8 月提交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哈佛管理公司(HMC)在第二季度購入了 190 萬股貝萊德 iShares 比特幣信託基金(IBIT),價值約 1.167 億美元,使其成爲該基金的第五大持倉。這一動作標誌着哈佛捐贈基金首次明確涉足加密貨幣領域,且投資規模超過其對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持倉。
不過,哈佛在以太坊(ETH)的佈局並非直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而是通過早期風投基金間接參與。例如,哈佛捐贈基金是加密風投基金 Paradigm 的早期投資者之一。Paradigm 成立於 2018 年,初始資金 4 億美元中包含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高校的捐贈基金,並將資金全部投入 ETH 和 BTC。儘管 Paradigm 後續投資了多個以太坊生態項目(如 Uniswap、Compound、Lido 等),但哈佛作爲 LP(有限合夥人)的具體收益和當前持倉情況並未公開披露。
以太坊的機構化趨勢與哈佛的潛在角色
儘管哈佛未直接增持 ETH,但其投資比特幣的舉動與當前以太坊的機構化趨勢存在關聯性:
政策與監管框架的完善:2025 年美國 “加密貨幣周” 通過的(GENIUS 法案)爲穩定幣設立了監管框架,同時釐清了加密資產的證券屬性邊界,這爲機構資本進入以太坊生態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SharpLink Gaming 等上市公司通過私募融資大規模增持 ETH,總持倉量已超過以太坊基金會。
以太坊的戰略價值重估:隨着 ETH 質押收益率提升(當前約 3%-4%)、Layer2 擴容方案落地(如 Arbitrum、Optimism),以及企業將 ETH 納入資產負債表的趨勢(如 BitMine、Bit Digital),以太坊正從高波動資產向機構級儲備資產演進。貝萊德等資管巨頭已申請 ETH 質押現貨 ETF,若獲批可能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
哈佛的學術與生態合作:哈佛大學通過區塊鏈俱樂部等學術機構參與行業協作。例如,2024 年哈佛區塊鏈俱樂部加入迪拜 “區塊鏈爲善聯盟”(BGA),與 Solana、ConsenSys 等機構合作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社會應用。此外,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曾與 ConsenSys 合作,利用以太坊區塊鏈改善工廠工人的健康與安全條件。
市場影響與風險提示
哈佛投資比特幣的消息引發加密市場短期波動,ETH 價格在 2025 年 8 月 9 日一度突破 4200 美元,24 小時漲幅超 8%。然而,需注意以下風險:
加密貨幣的高波動性:儘管機構入場提供了流動性,但 ETH 價格仍受市場情緒、技術迭代(如分片擴容進展)和監管政策影響。例如,2025 年 7 月 ETH 期權市場的 “短伽馬” 效應曾導致價格劇烈波動。
間接投資的風險傳導:Paradigm 投資的 FTX 等項目曾因流動性危機破產,儘管哈佛未直接持有相關資產,但其通過基金投資的風險敞口可能影響捐贈基金收益。
學術機構的輿論爭議:部分哈佛教授對加密貨幣持保守態度。例如,羅格夫教授曾預測比特幣可能跌至 100 美元,而捐贈基金的投資決策可能面臨內部倫理與風險管控的質疑。
總結
哈佛對加密貨幣的佈局呈現 “比特幣爲主、以太坊爲輔” 的特點:通過公開市場投資比特幣 ETF 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同時通過風投基金間接參與以太坊生態。這一策略既反映了傳統機構對加密貨幣的謹慎試探,也與當前 “監管引導創新” 的行業趨勢相契合。對於投資者而言,ETH 的長期價值可能更多取決於其技術韌性(如分片、無狀態協議)和生態活躍度,而非單一機構的短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