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穩定與貨幣主權風險高懸
國際清算銀行(BIS)指出,穩定幣作爲可靠貨幣形式存在不足,若缺乏有效監管,可能對金融穩定和貨幣主權構成威脅。從全球穩定幣的格局來看,當下全球穩定幣中97%與美元掛鉤 ,這種高度集中的錨定模式,若在中國境內大規模發展穩定幣,極有可能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形成擠壓之勢。人民幣在走向國際的道路上,需要穩定的國內金融環境以及有效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穩定幣若無序發展,大量資金流入穩定幣領域,會干擾國內貨幣供應量的調控,使得央行對貨幣總量的把控難度加大,進而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以部分國家的經驗爲例,一些新興經濟體曾因穩定幣的快速滲透,導致本國貨幣的流通受到衝擊,央行在利率調整等貨幣政策手段的實施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經濟陷入不穩定狀態。穩定幣的跨境流動特性也不容忽視,其能夠較爲便捷地繞過外匯管制,這對於中國的外匯管理秩序是一個極大挑戰。近年來,已出現部分外貿企業試圖利用USDT等穩定幣進行交易以規避監管的現象,這不僅造成了出口退稅受阻等貿易問題,還引發了一系列涉刑案件,嚴重衝擊了金融穩定秩序。

反洗錢等管控挑戰嚴峻
穩定幣匿名且便於跨境使用的特性,成爲反洗錢等監管工作的“攔路虎”。在傳統金融體系中,反洗錢監管有着一套較爲完善的機制,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對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追蹤等方式,監測資金流向,及時發現可疑交易。但穩定幣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相對有序的監管局面。其交易的匿名性使得資金的真實來源和去向難以追蹤,犯罪團伙可以利用穩定幣將非法所得輕鬆混入合法交易中,進行“洗白”操作。
從實際案例來看:
“DGCX鑫慷嘉平臺”利用USDT結算轉移資金高達129億元,200億驚天收割!鑫慷嘉與布魯交易所的"龐氏騙局"全揭祕。
少林寺方丈利用穩定幣洗錢,釋永信的數字貨幣迷局:從少林方丈到幣圈洗錢巨鱷的沉淪之路
如此大規模的非法資金轉移,監管部門卻難以在早期察覺,凸顯了穩定幣在反洗錢監管上的難度。除了洗錢,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也開始利用穩定幣進行資金轉移。這些非法活動藉助穩定幣的特性,將資金快速轉移到境外,給受害者的資金追回和案件偵破帶來極大困難。一些犯罪分子通過在網絡上發佈虛假投資項目,吸引投資者用穩定幣投資,隨後迅速捲款潛逃,由於穩定幣交易的匿名性和跨境性,受害者往往血本無歸,而執法部門也面臨着跨境調查取證難、追蹤資金流向難等困境。
定位模糊亟待明確
香港金管局等監管機構強調,穩定幣本質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支付工具,並非投資或投機工具,需避免過度概念化,客觀冷靜看待其角色。然而,在實際市場中,穩定幣卻常常被過度炒作,偏離了其作爲支付工具的本質定位。許多投資者將穩定幣視爲一種高收益的投資產品,盲目跟風投資,忽視了其中的風險。一些機構在對穩定幣的研究和宣傳中,也存在誇大其技術潛力、淡化風險的傾向,誤導投資者。
部分研究報告過度強調穩定幣在跨境支付中的便捷性,卻對其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隻字不提或一筆帶過,使得投資者在缺乏全面信息的情況下,貿然進入穩定幣投資領域。
在國內高層研討中,也指出需釐清穩定幣的本質及服務領域,避免混淆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需求。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複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通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加強金融市場開放、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等多方面舉措來實現。穩定幣雖然在跨境支付等方面有一定創新之處,但它並不能等同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需求。若將穩定幣的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混爲一談,不僅會誤導政策方向,還可能引發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誤解,干擾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
此外,中國在全球數字金融監管競局中需要謹慎佈局。美國通過(GENIUS法案)將穩定幣錨定美元或美債,鞏固美元在全球數字金融領域的地位;香港實施(穩定幣條例),在探索穩定幣監管的同時,也爲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發展提供試驗田。
中國境內若過度開放穩定幣市場,一方面可能引發國內資本外流,衝擊金融市場穩定;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全球數字金融規則制定中陷入被動,被美國等主導的穩定幣規則“牽着鼻子走” 。因此,通過降溫措施,中國可以在防範風險的同時,冷靜觀察全球穩定幣發展態勢,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利益的數字金融發展路徑,在全球數字金融競爭中保持戰略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