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後,藏着最真實的人性。


我知道,動輒把問題歸到 “人性” 上,聽起來挺空泛的 —— 彷彿世間萬物都能往這筐裏裝。但就炒幣時 “套牢了死扛、小賺就跑” 這事兒來說,答案還真就是人性。
人天生怕虧。同樣的錢,虧掉帶來的痛苦,遠比賺到帶來的快樂要強烈得多。所以纔有了那些本能反應:浮虧時騙自己 “不賣就不算真虧”,浮盈時念叨 “落袋爲安才靠譜”。
我早說過,多數人做判斷,靠的不是理智,而是情緒。就像明知道可樂含糖高、不健康,但喝的時候爽啊 —— 理智在 “不健康” 上敲警鐘,感受卻在 “快樂” 上拉滿弓,最後多半還是擰開了瓶蓋。這就是情緒牽着行爲走。
放到交易裏,這種情緒驅動更明顯:

  • 浮虧時,賬面的紅色刺得人難受,有人乾脆關掉軟件 “眼不見爲淨”,彷彿不看,虧損就不存在;

  • 浮虧時,有人瘋狂補倉,哪怕邏輯站不住腳,只爲了讓虧損比例縮小一點,心裏能好受些;

  • 浮虧時,割肉等於把 “賬面虧” 變成 “真金白銀虧”,那一下太痛,所以寧願扛着,賭一個回本的可能;

  • 浮盈時,賺錢的快樂很實在,但只要價格回撤一點點,“可能失去利潤” 的焦慮就會放大 —— 趕緊賣掉,把快樂攥在手裏,總比看着它溜走強。


你看,不管是死扛還是跑路,核心都不是理性計算,而是 “難受”“快樂” 這些情緒在推搡着人做選擇。這就是爲什麼那麼多人栽在 “套牢死扛、小賺就跑” 裏 —— 答案很俗,卻戳中要害:人性本就如此。
—— 題外話 ——
說到這兒,估計有人會順勢聊起 “止損有多重要”。但我想說:別,這事兒沒那麼絕對。
止損現在快成了投資圈的 “政治正確”,以前我也信這套,現在才明白: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包括止損。不同的方法,適配不同的思路。沒必要爭論 “下跌該不該補倉”“要不要止損”—— 投資的路有千萬條,沒有哪種模式能打包票說 “一定對”。
很多道理,只有放在特定條件下才成立。你的做法對不對,只看兩點:第一,長期用下來,它是否真的能帶來正向反饋;第二,你能不能打心底裏接受它的優點,更接受它的缺點 —— 比如它可能讓你錯過反彈,也可能讓你少虧大錢。能做到這兩點,就夠了。

#比特币流动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