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市場,散戶/機構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散戶/機構在本質上又存在着很大區別,表現在行情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當下的加密貨幣市場,主導力量已清晰可見 ——機構。從貝萊德ETF的橫空出世,到 MicroStrategy 等企業持續加碼增持,機構資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涌入這個市場,重塑着行情的底層邏輯。
回顧 2021 年的牛市,背景是全球降息大放水, ETF也還沒獲批,加密市場還徘徊在合規的邊緣,機構態度普遍很謹慎。但KOL只要振臂一呼,成千上萬的散戶就不顧一切風險的衝進去,社羣內的FOMO情緒如燎原之勢瘋狂擴散,散戶徹底主導市場走向。
如今的機構主導的行情,與當年的散戶牛市形成了鮮明對比,兩者區別在於,眼光、格局,散戶更關注當下的短期收益,漲了怕踏空、跌了怕套牢,交易決策常被 K 線波動和市場情緒牽着走;而機構則着眼於長期價值,他們的資金佈局往往基於宏觀經濟週期、合規性突破與資產配置邏輯,每一筆投入都經過嚴謹的模型測算與風險評估。
這種差異直接體現在行情表現上就是:
散戶驅動更像是一場情緒主導的短跑,市場波動劇烈,小盤幣、meme 幣憑藉低成本、高彈性的特性成爲資金追捧的焦點,行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在短期內完成暴漲與暴跌的循環,不可能走出長期價值(所以後續泡沫破碎,很多人被套在山頂)
機構主導則是一場基於價值的長跑,價格波動相對平穩,盤整回調多數是源於散戶的獲利了結,而非機構資金的撤離 —— 畢竟對機構而言,加密貨幣已被納入長期資產配置組合,只買不賣就會成爲常態。在這樣的邏輯下,主流幣種往往會更受青睞,因爲穩健的價值增長可以承接大部分機構資金,從而推動行情在更長週期裏穩步上行。
機構牛市是理性資金主導的慢牛,更依賴合規性與基本面,對市場長期發展有建設性;散戶牛市是情緒資金主導的快牛,爆發力強但泡沫風險高,更多是短期投機狂歡。
更深層次來說,機構牛與散戶牛的本質區別,在於背後的驅動情況,散戶牛依賴情緒,而情緒就像風中的燭火,一陣利空消息就能將其吹滅,機構牛則錨定合規性與基本面,當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其寫入資產負債表,這種基於價值認可的上漲,顯然更具可持續性。
所以你問我這一輪什麼時候是頂,我只能說,沒有頂!只要宏觀環境未發生根本性逆轉,機構資金的流入就不會輕易停止,與其去猜頂部位置,不如緊跟機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