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入幣圈,10 萬本金搏未來
2017 年,我 26 歲,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月薪 2 萬,存款不多。偶然接觸幣圈,被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漲幅震撼,感覺機會就在眼前。那時的我對交易幾乎一無所知,只是憑直覺買了些 ETH 和 LTC,打算長期持有。
幾個月後,ETH 從 300 美元飆到 1000 美元,本金翻了三倍,賬戶接近 30 萬。第一次感受到加密市場的瘋狂,也在心裏種下一個信念——這裏,或許就是我財富自由的舞臺。
2. 牛市暴富,一年翻 10 倍
2018 年初,市場徹底進入狂熱狀態,連山寨幣都能一天翻倍。我開始研究項目,逐漸摸到一個規律——熱點敘事決定資金流向。
當時 ICO 火爆,我果斷佈局了 NEO、EOS 等熱門項目。
市場每天都在狂飆,我不斷複利加倉,短短几個月,資金突破 300 萬。
但很快,行情轉頭向下,我意識到光會做多遠遠不夠,還要學會避險。
3. 2018 年熊市,暴虧 90%
牛市賺的錢,只用了半年就虧得差不多了。BTC 從 2 萬美金暴跌到 3000 美金,我手上的山寨幾乎歸零。那時才明白,幣圈賺錢,靠的不是運氣,而是策略與心態。
爲了活下來,我做了三件事:
現貨+合約雙軌:現貨做長線佈局,合約短線放大收益。
熊市只做龍頭:BTC、ETH、SOL 這種流動性強的幣纔有生存力。
守底不割肉:用剩下的資金,低位分批補倉,耐心等待拐點。
這一等,就是兩年。
4. 2021 年牛市,資產突破 8 位數
市場回暖,BTC 突破 1 萬美金,我果斷加倉,把本金分配到 BTC、ETH 以及 DeFi 板塊,並深入學習合約交易。
2021 年初,DeFi 爆發,我重倉 UNI、AAVE,幾個月翻了 10 倍。
牛市中期,Meme 幣崛起,我抓住狗狗幣、SHIB 的主升浪,單筆盈利超過 500 萬。
牛市末期,我學會了在高位分批止盈,把利潤安全落袋。
年底時,我的賬戶資金突破 3000 萬,徹底實現財務自由。
5. 後牛市時代,心態比技術更重要
2022 年,市場再次進入調整。我已不再像當年一樣恐慌,而是保持耐心,等待下一個週期。
幣圈沒有永恆的神話,能真正笑到最後的,是那些穩得住心態、守得住規則、執行力夠強的人。
過會兒我會在內部同步下一波的操作計劃,包括具體的進場時機、離場點位、怎麼抓強勢幣種、止盈怎麼設這些細節,都會第一時間同步。只要按我的思路執行,喫肉是肯定的,別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