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地灰頭土臉,到鏈上資產七位數,我用三年走了一條沒人教的路
現在的世界像被按了加速鍵:房價、物價、彩禮……所有數字都在瘋漲,唯獨工資像被焊死在原地。
我出生在湖南最普通的村子,父母種地,家裏最值錢的是一頭老黃牛。高中沒畢業就進城,搬磚、擰螺絲、送外賣,每月四千出頭,房租水電一扣,連泡麪都要買袋裝的。最慘那年,父親手術費兩萬八,我借遍通訊錄,最後還差七千,蹲在急診門口哭得像個孩子。
轉機出現在2020年夏天。送外賣時聽顧客聊“狗幣一天漲了300%”,我回去搜了一夜,第二天把僅剩的3500塊生活費全充進了交易所。
結果可想而知:追漲殺跌、滿倉梭哈、一夜爆倉。屏幕上的紅字像血,我癱在出租屋的破沙發上,腦子裏卻閃過一個更可怕的念頭:就算回去打工,也翻不了身。
於是我做了兩件改變命運的事:
1. 把“想賺錢”升級爲“學賺錢”。每天覆盤K線、記情緒指標,用工地記賬本寫滿了三本。
2. 不再賭方向,而是做概率:固定倉位、嚴格止損、複利加倉。第一次月收益20%那天,我跑到天台,對着城市燈火大喊:老子不是韭菜!
• 2021年牛市,我用30萬本金滾到200萬,沒加槓桿,靠的只是一套“周線突破+鏈上數據”模型。
• 2022年熊市,別人割肉我囤U,靠空投和套利把資產穩在七位數。
• 今年,我在杭長沙付了首付,車也買了特斯拉
有人問我:現在進場是不是晚了?
我說:幣圈從來不是早或晚的問題,是你有沒有系統。
• 早年的暴富靠運氣,現在的翻身靠方法論。
最後說點掏心窩的:
如果你也在流水線、格子間、外賣箱裏喘不過氣,記住——社會留給普通人的上升通道不多了,但鏈上世界還開着一扇窗。
關注@小花生说币 ,每天5分鐘,我們一起把“窮得穩定”變成“富得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