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一則來自中國最高安全機構的嚴厲警告,在全球加密貨幣和科技領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中國國家安全部(MSS)通過其官方社交媒體賬號發佈公告,措辭嚴厲地指出,某些以“發放免費加密貨幣”爲誘餌,大規模掃描並收集用戶虹膜等生物識別數據的行爲,已對中國的個人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儘管公告全文未直接提及任何公司名稱,但其描述的運營模式——掃描虹膜以換取數字代幣,與由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聯合創辦的加密項目“世界幣”(Worldcoin)高度吻合。這份不點名的“點名”警告,被外界普遍解讀爲中國官方對以世界幣爲代表的生物識別數據加密項目,發出的最明確、最嚴厲的封殺信號。
不點名的警告

中國國家安全部在其公告中,詳細描述了這一潛在威脅。公告指出,一家“某海外公司”正以發行加密貨幣爲幌子,在全球範圍內掃描和收集用戶的虹膜信息,並隨後將這些極度敏感的生物數據源轉移至未知地點。
國安部強調,人臉、指紋、虹膜等生物特徵具有唯一性、不變性和不可再生性,是數字時代下極其重要的個人身份標識。一旦這些數據被泄露或濫用,後果不堪設想。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這些信息進行身份盜竊、金融詐騙,甚至進行非法監控。
而將這一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國安部給出了更深層次的擔憂。公告中提到,有證據表明,外國情報機構一直試圖非法收集他國的生物識別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僞造身份,以進入敏感區域或進行間諜監視活動。因此,這種大規模、無差別地將公民生物數據傳輸至海外的行爲,無疑爲國家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爲此,國安部敦促中國公民保持高度警惕,切勿爲了蠅頭小利而出賣自己寶貴的生物信息,並鼓勵公衆一旦發現任何可疑的數據收集活動,應立即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
世界幣的全球爭議
儘管中國官方保持了外交辭令上的剋制,但全球媒體和分析師都毫不懷疑,這份警告的矛頭直指世界幣(Worldcoin)。
世界幣項目自誕生之日起,便伴隨着巨大的爭議。其核心理念是,在一個即將被通用人工智能(AGI)充斥的未來,建立一個可靠的“人格證明”(Proof of Humanity)系統,以有效區分真實人類與AI機器人。爲實現這一目標,該項目設計了一款名爲“虹膜掃描儀”(Orb)的球形設備,在全球各地設立掃描點,用戶只要願意讓Orb掃描自己的虹膜,便能獲得一份世界幣(WLD)代幣作爲獎勵。
這一激進的模式,雖然讓世界幣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全球超過160個國家的大量用戶,但也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監管風暴和隱私擔憂。中國並非第一個對其亮起紅燈的國家。
韓國:2024年,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PIPC)就因違反數據保護法,對世界幣及其母公司Tools For Humanity(TFH)處以了約83萬美元的罰款。
多國禁止:包括肯亞、巴西、西班牙、葡萄牙、香港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先後禁止或叫停了世界幣的虹膜掃描活動。
普遍審查:德國、哥倫比亞、印尼等國的監管機構,也已對世界幣的數據保護合規性、隱私政策透明度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調查。
此次中國國家安全部的警告,無疑是這場全球監管風暴中,迄今爲止最爲嚴厲的一次。它不再僅僅是從個人隱私保護的角度,而是直接從“國家安全”的制高點,對這類項目的根本模式提出了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國安部的此次警告並非空穴來風,其背後有着中國近年來逐步建立的、日益完善的數據安全法律體系作爲支撐。
中國已相繼出臺並實施了(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重磅法律。這些法規爲敏感信息(特別是人臉、虹膜等生物識別數據)的收集、儲存、使用和跨境傳輸,劃定了清晰且嚴格的法律紅線。任何個人或組織,無論其註冊地在何處,只要在中國境內處理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都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定。
這意味着,國安部的警告不僅是一次口頭提醒,更是對潛在違法行爲的一次嚴肅宣告。任何試圖在中國境內開展類似世界幣模式的項目,都將面臨中國法律的嚴厲制裁。
Web3理想主義與國家數據主權
中國對世界幣式項目的國家級安全警報,標誌着Web3領域中一種新興的、極具爭議的商業模式,與強大的國家主權意志之間的一次激烈碰撞。
一方面,是以世界幣爲代表的Web3理想主義者。他們試圖用去中心化的技術方案,來解決未來世界可能面臨的宏大問題(如人機區分),並信奉一種無國界的、由代碼和共識驅動的全球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是以中國爲代表的、日益重視數據主權的國家。在它們看來,公民的生物識別數據是國家的核心戰略資源之一,其安全性和控制權絕不容許掌握在任何不受本國法律約束的海外實體手中。
這起事件,爲所有試圖將敏感個人數據與加密資產進行捆綁的項目,敲響了最響亮的警鐘。它清晰地表明,任何技術創新,無論其願景多麼宏大,一旦觸及“數據主(國)權”這條紅線,都將面臨來自國家機器的強力反制。在數字時代,對數據的控制權之爭,已然成爲大國博弈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