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腦洞,也很有意思。
現代貨幣(通常說的 “錢”),正式名稱是 “銀行券”,本質上是一種債券。簡單說,你持有 1 元人民幣,就意味着發行它的中國人民銀行欠你相當於 1 元購買力的價值 —— 這就是 “無限法償”,即央行對其發行的貨幣承擔無限償付責任。
既然是債務,就需要擔保物(資產)。央行發鈔的過程,其實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同時增加資產和負債(即 “擴表”),而央行的核心資產是國家信用。因此,中國、美國、日本等償債能力強的國家,貨幣幣值穩定;而一些實行浮動匯率的小國,因國家信用薄弱,貨幣容易大幅貶值。
在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中,央行發行貨幣的資產基礎包括再貸款、外匯儲備、有價證券等 —— 有多少價值的資產,才能發行對應價值的貨幣,超發會導致嚴重貶值。不過像中美這樣的大國,因經濟實力雄厚,償債能力被認爲極強,貨幣超發對幣值的影響相對可控;而小國標則容易因濫發貨幣導致貨幣體系崩潰。
再看騰訊的 Q 幣,它與人民幣比價 1:1,可視爲以人民幣爲錨、實行固定匯率,且騰訊以人民幣資產對 Q 幣承擔無限償付責任。因此,Q 幣的發行總額上限,取決於騰訊持有的人民幣儲備(如現金、國債、有價證券等可流通資產)。假設騰訊這類資產共 20 億元,那麼它最多能發行 20 億枚 Q 幣。
可能有人會問:騰訊市值那麼高,資產難道不多嗎?這裏要注意,300 萬房產 / 股票和 300 萬現金,在普通人眼裏可能沒區別,但在金融運作中完全不同。就像有人說 “我身價千萬,因爲房子值 800 萬”,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 —— 現價 800 萬的房子,未必能兌換到 800 萬現金,可能實際僅值 100 萬。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蘊含兩個深刻的點:
現代信用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資產價格與有價證券、現金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