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之後,其實你最該做的,不是繼續在市場裏廝殺,而是沉澱下來,重新審視“自由”的真正意義。
出金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房子也好,車子也罷,先買到自己這輩子不想再買爲止。你會發現,當你完成了這一波消費清單之後,那種“必須賺更多”的焦慮感反而消失了。你終於能平靜地告訴自己,我不靠幣價活着了。
留現金是底線,不要碰什麼理財、信託、基金,哪怕銀行推薦的都不要信。你必須時刻掌握自己賬戶的流動性,那種“我隨時可以調動這筆錢”的安全感,是任何收益率都替代不了的。
財富的另一層含義,是結構化。你可以配置加密貨幣,也可以參與美股、A股,但都不要重倉押注。你已經走過了靠一條路暴富的階段,接下來是分散,是穩健,是對抗不確定性。
有規律的生活,會讓你的心態更穩定。如果能找到一份不影響炒幣、不消耗你精力的工作,哪怕只是一個“編制”,你都會感覺到自己與社會保持着連接。這份連接不是爲了混工資,而是爲了提醒自己,你仍然是社會系統的一環。沒經濟壓力,不需要討好誰,你反而可能會因爲無慾而混得更好。
享受也要趁早。頭等艙、海景房、頂級餐廳、奢侈品,該試的儘早試,不爲炫耀,只爲親身體會“這些東西到底值不值”。往往享受過之後,你才明白,許多欲望只是想象中的泡沫,真正讓你滿足的,可能只是深夜一個好睡眠。
炒幣不能佔據你全部人生,財富自由的意義,不是每天繼續盯盤,而是有了更多主動選擇生活的可能。去游泳,去打球,去看劇,去露營……你會驚訝地發現,時間根本不夠用。世界很大,遠比幣圈豐富。
別把日子過得太“幣圈”。買菜、逛街、發呆、看人吵架、刷個八卦新聞,其實也都挺有意思。生活中那點人間煙火,纔是支撐你繼續走下去的養分。
人多的地方少去,擁擠的地方更要遠離。不管是現實,還是交易市場,一旦熱鬧起來,往往意味着風險。做投資和生活一樣,寧願冷清,也不要擁擠交易。
有空的時候,做點啓蒙式的內容分享是好事,哪怕只是影響一個人,也值得。但別妄圖改變世界,也別揹負道德綁架。你我都是渺小的一粒塵埃,無非是看清了些、想通了點,然後活得更清醒一些。喜歡魯迅,不是想成爲他,而是想守住那一點“不裝傻”的自尊。
遇到看不慣的事,就噴。噴了就算了,別憋着讓自己內傷。保持情緒的流動,比“做一個理性人”更重要。別想着改變誰,也別太在意別人怎麼想。你尊重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說。
歷史不會重演,你也沒必要去假設什麼“如果當初”,這個世界從來不給你第二次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你能做的,就是現在想清楚、馬上行動。
最近圈子又開始躁了,BTC的暴漲讓很多人開始重拾幻想。各種馬後炮的截圖開始在社羣裏瘋傳,誰幾天前讓買了什麼幣,現在漲了幾倍。幣圈“巴菲特”們又開始扎堆了,看得人忍俊不禁。
但你我都知道,真正的幣圈不是這樣。不是那種買了就放十年變一百萬的童話故事,而是現實中你拿一萬進去,第二天就剩五千,一年夜不能寐,行情反覆折磨,在你剛割肉之後,幣卻突然暴漲。人性的煉獄,虧的是錢,煉的是心。
真正賺到錢的人,不是因爲賭贏了,而是因爲他們的認知早就不在牌桌上了。他們知道,機會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得住。
主流幣是底倉,頭部交易所是標配。別亂搞野雞項目,不是殺豬盤,就是暴雷礦。你已經走出來了,就不要再回頭踩坑。
賺錢這事,看起來熱血,其實是門修行。修的是認知、心態、節奏,還有你的生活方式。財富自由之後,你纔剛剛開始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