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極右政黨大轉彎,擬用核電餘電挖比特幣
根據(世界報)報導,法國極右政黨國民聯盟(RN)正在起草一項法案,計劃利用核電廠的多餘電力進行比特幣挖礦,該提案將在國營電力公司法國電力(EDF)的設施中安裝挖礦硬體,充分利用核電廠產生的剩餘能源。
參與起草法案的國會議員 Aurélien Lopez-Liguori 表示:「這是一個安全且極具獲利性的解決方案。」該草案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此前 6 月份曾有一項評估加密挖礦對法國能源結構貢獻的修正案遭到否決。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提案標誌著國民聯盟對加密貨幣立場的劇烈轉變。黨魁 Marine Le Pen 在 2016 年曾稱加密貨幣為「菁英和華爾街的工具」並要求禁止,但在今年 3 月視察 Flamanville 核電廠時,她表達了對利用餘電進行比特幣挖礦的支持。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核電生產國,根據 2023 年 Eurostat 數據,法國核電產量達 338,202 吉瓦時,佔歐盟 27 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歐盟統計局指出,核分裂產生的熱能用於發電,但超過三分之二的能量會流失,這為利用剩餘能源提供了空間。
圖源:Eurostat 法國核電產量達 338,202 吉瓦時,佔歐盟 27 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臺灣核三公投倒數計時,能源結構大不同
臺灣方面,8 月 23 日即將舉行核三重啟公投,投票時間為上午 8 點至下午 4 點。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民眾黨提出此公投案的理由是,臺電核三廠 2 號機除役後,臺灣完全停止核電機組運轉發電,每年發電成本將暴增 1,000 億元以上。截至 2024 年底,綠能發電僅佔臺灣總發電量 11.9%,遠低於政府承諾的 20% 目標。
然而,反對方認為核三廠存在安全疑慮。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根據臺電最新報告,核三廠東側緊鄰恆春活動斷層,西側外海有逆衝斷層,廠內核島區底下的淺層地質也發現剪裂與背斜等地層變形。臺電評估,若發生地震將超過核三廠可安全停機的耐震強度。
為使民眾充分了解正、反雙方觀點,預計於以下時間點進行辯論會:
8 月 7 日(四)15:00
8 月 9 日(六)19:00
8 月 11 日(一)15:00
8 月 13 日(三)10:00
8 月 15 日(五)19:00
正反方代表分別為:
正方代表:包括藍白黨團、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核能學者葉宗洸、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
反方代表:由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臺電董事長曾文生擔綱。
根據(公投法),若獲得過半同意且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政府需做必要處置,但仍須回到代議制度程序。
電力結構差異決定政策走向
兩國在覈電挖礦議題上的不同態度,反映出截然不同的能源現實。法國擁有 65% 以上的核電比例,全年穩定供應且有季節性過剩電力,特別是夏季可達 20 至 30 TWh 的電力過剩。這使得法國政府和能源企業討論如何透過 AI 運算或加密挖礦「消納剩餘電力」成為可能。
相較之下,臺灣的電力結構以 42% 天然氣、39% 煤炭為主,核電已於 2025 年 5 月完全除役。臺灣不僅沒有過剩電力,夏季備轉容量率多日低於 8%,處於緊繃狀態。臺灣 98% 能源需仰賴進口,液化天然氣和燃煤易受地緣政治幹擾與海運風險影響。
中央大學教授梁啟源曾指出:「過度仰賴進口氣電,使臺灣暴露於價格波動與封鎖風險之中,臺灣沒有多餘的低價穩定電可供奢侈性用途。」
根據梁啟源所描述的內容,就可以知道,臺灣用電方式根本就不能跟法國進行比較。經濟部預估,臺灣電力需求到 2030 年將成長 12% 至 13%,主因是 AI 資料中心與半導體產業迅速擴張。
能源政策反映國情差異
利用剩餘能源進行比特幣挖礦並非新概念。巴基斯坦在 5 月承諾投入 2,000 兆瓦電力用於比特幣挖礦和 AI 資料中心,利用僅 15% 產能運行的燃煤電廠。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也在探索利用南美農業企業 Adecoagro 的剩餘再生能源進行比特幣挖礦。
有趣的是,臺灣過去曾有禁止虛擬貨幣挖礦的提案,理由是「電力應該要作有效運用,虛擬貨幣挖礦對臺灣整體經濟貢獻極少,又要耗費有限且珍貴的電力資源」,但該提案在 2018 年檢核不通過。
圖源: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網友 TY 提出「禁止虛擬貨幣的挖礦,減少電力的無意義耗費」的提案
法國能夠考慮核電挖礦,是在擁有大量核電且面臨夜間或夏季過剩的背景下,將「無法儲存的電力」轉化為數位資產,這是「消納過剩」而非「搶佔資源」。臺灣若要支持高能耗應用如加密挖礦,前提是需要可調度、低成本、低碳的基載電力,而這正是目前臺灣能源政策面臨的最大挑戰。
延伸閱讀
法國走在最前面?想用比特幣挖礦解決過剩電力,每年可多賺1.5億鎂
『法國極右派推核電挖礦、臺灣將啟動核三公投!兩國用電有何不同』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