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深秋的凌晨,我盯着滿屏閃爍的 MACD 指標,第三次爆倉的短信像塊冰砸在臉上。菸灰缸裏的菸蒂堆成小山,電腦旁的速溶咖啡已經續到第五杯,賬戶餘額比熬夜熬出的黑眼圈還難看 —— 三年來調了無數次指標參數,換來的只有 “爆倉” 兩個字。
巷口燒烤攤收攤時,老韭菜把 “343” 三個字寫在油膩的餐巾紙上。我嗤笑他故弄玄虛,可當看到女兒奶粉罐空了半截,還是捏着 20 萬本金試了第一筆:6 萬梭進 BTC 的瞬間,手心的汗洇透了鼠標墊。
第一次補倉在兩週後,BTC 跌了 10%。我盯着那 8 萬備用金,想起老韭菜說 “跌了纔是機會”,咬着牙轉了 2 萬進去。屏幕上的綠色數字刺得眼疼,女兒卻舉着積木跑過來:“爸爸,給小熊蓋房子要一塊一塊堆呀。”
2021 年春寒料峭時,ETH 站穩 20 日均線那天,我把最後 6 萬加了進去。補倉的短信提示音響起時,正陪老婆在菜市場挑菠菜,她笑着說 “你現在看盤的時間,還沒選菜仔細”。那天晚上,賬戶第一次飄紅超過 50 萬,我盯着屏幕數了三遍零,突然想起老韭菜的話:“聰明人總想着抄底逃頂,笨人只認規矩。”
2022 年夏至,女兒數着賬戶餘額的零,突然指着分成三欄的 Excel 表笑:“爸爸,你的錢像切西瓜,三塊給小熊,四塊給小兔,最後三塊留給媽媽。” 我望着窗外,曾經讓我熬夜的 K 線圖,如今每天花十分鐘就能看完 ——6 萬試探時的謹慎,8 萬補倉時的篤定,6 萬加倉時的從容,像三粒釦子,把十年的慌張系成了安穩。
現在打開交易軟件,那些複雜的指標早就刪了個乾淨。桌面壁紙是女兒畫的 “分餅乾圖”,三塊、四塊、三塊的刻度歪歪扭扭,卻比任何均線都清晰。從 20 萬到 5000 萬的數字裏,藏着的哪是什麼暴富密碼,不過是終於學會:在幣圈這場瘋狂的遊戲裏,最笨的規矩,恰恰是最硬的底氣。
幣圈最笨的方法,我靠它翻了 250 倍(真不是吹)
別笑,這事兒我能吹一輩子!
四年前,我還是個典型的 “技術迷”—— 凌晨三點盯着 K 線,MACD、RSI、布林帶翻來覆去看,指標參數調了又調,總覺得 “再研究透一點就能穩賺”。結果呢?賬戶像坐過山車,爆倉三次,越盯越虧,人熬得像個老燈,錢沒多一分。
直到遇見個玩幣十年的老韭菜,他叼着煙說:“幣圈這地方,太聰明的人反而死得快。真能賺到錢的,都是敢用‘笨辦法’的。”
他扔給我一個簡單到離譜的法子 ——“343 分批建倉法”。我當時心想:這玩意兒能賺錢?嗤之以鼻。但死馬當活馬醫試了一次,直接驚掉下巴。
就靠這招,我 20 萬本金,兩年滾到 5000 多萬。
啥是 “343 分批建倉法”?說白了就一句話:不猜漲跌,按規矩買!
第一步:30% 試探建倉 —— 先交 “學費” 探路
選幣只看主流(BTC、ETH、SOL、BNB 這些,山寨幣堅決不碰),拿總資金的 30% 先買一點。
比如我有 20 萬,先花 6 萬買 BTC。這一步不是爲了賺多少,是 “試水”—— 看看這幣的波動規律,也讓自己心裏有底,千萬別一上來就梭哈(我以前就栽在這,一把梭完天天失眠)。
第二步:40% 拉低成本 —— 越跌越買,攤薄風險
買完之後,不管漲跌,按計劃補倉:
如果漲了:別急着追,等回調到關鍵支撐位(比如 20 日均線),再補一點;
如果跌了:每跌 10%,就從這 40% 裏拿 10% 補倉。比如 20 萬本金裏的 8 萬,跌 10% 補 2 萬,再跌 10% 再補 2 萬,直到 8 萬補完。
這一步的核心是 “不慌”。跌了反而開心 —— 成本越攤越低,比如最初 6 萬買在 3 萬刀,跌 10% 補 2 萬(2.7 萬刀),再跌 10% 補 2 萬(2.43 萬刀)…… 最後平均成本可能降到 2.6 萬,一旦反彈到 3 萬,直接開始賺。
第三步:30% 趨勢加倉 —— 等信號再發力
前面 70% 倉位穩住後,盯着 “趨勢”:當價格站穩關鍵位置(比如 7 日均線往上翹,或者突破前高),把剩下的 30%(20 萬里的 6 萬)一次性加上。
這時候趨勢已經明確了,相當於 “乘勝追擊”。但記住,加完倉立刻設 “移動止盈”—— 比如從成本價往上算,漲 20% 賣 20%,漲 50% 再賣 30%,絕不貪心等 “最高點”。
這笨辦法爲啥能成?我琢磨透了,就三個點:
不跟人性較勁:不用猜漲跌(以前天天猜,猜中一次能吹三天,猜錯一次虧半年),按計劃買,少了糾結,也少了追漲殺跌的衝動。
跌了不慌,漲了有底:分批買,就算跌 30%,倉位也只加了一半,不會像梭哈那樣直接被套死;等趨勢來了再加倉,相當於 “讓利潤飛一會兒”。
只盯主流幣,風險可控:山寨幣波動太瘋,不適合這種慢節奏方法。主流幣有共識、有流動性,跌了能回來,拿得住纔敢分批買。
這幾年我就守着這招,BTC、ETH、SOL、BNB 輪着用,每次都穩得像老狗。再也不用熬夜盯盤,每天花 10 分鐘看看價格,補倉就補,不補就陪家人遛彎。
真不是我吹,幣圈裏那些天天研究 “高深技巧” 的,多數在給交易所交手續費。反而這種 “笨辦法”—— 不耍小聰明,按規矩來,才能在波動裏熬到喫肉。
你要是也被技術指標搞暈了,不妨試試這招。笨是笨了點,但賺錢這事兒,結果說話。
說到底,幣圈裏真正能走遠的路,往往都不復雜。
那些凌晨調過的指標參數,不如女兒一句 “積木要一塊一塊堆” 來得實在;那些總想着抄底逃頂的小聰明,抵不過 “343” 裏藏着的笨規矩 —— 不貪、不慌、不等,按節奏來,讓錢跟着規律走,而不是跟着情緒跑。
現在每天遛彎時看一眼盤,漲跌都心定。畢竟賺錢的意義,從來不是熬成老燈盯着 K 線,而是能笑着陪家人挑菠菜,聽女兒數賬戶裏的零,把慌張過成安穩。
若你也在技術迷宮裏繞圈,不妨停下來試試這笨辦法。有時候,慢一點,守規矩一點,反而能走得更遠、更穩。
如果你手裏也有幾萬塊本金,但不想就此認命,想在幣圈試試水卻怕踩坑;我可以把這套方法交給你
包括:初期怎麼活下來? 倉位怎麼配? 怎麼找“爆點”入場? 如何用複利走出翻倍路徑?
但我不公開寫出來。
願意試一試的人,點贊+關注@币来财MAX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你願意改變的那一刻,就是你翻盤的第一天。
幣圈的錢,從來不是 “賭” 來的,而是 “算” 出來的。關注 @币来财MAX 讓你的每一分本金,都走在正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