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價格到底由什麼決定?爲什麼產量減半會導致比特幣價格暴漲?

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囤比特幣的入門標準:明確了比特幣的目標,願意參與實驗,自願承 擔風險,並開始利用比特幣儲值,自己掌握比特幣私鑰,並進行冷儲存。


那麼,接下來,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了,等着就行了。

但是,傻傻的等確實太閒了,所以我們繼續學點東西,本文分享我個人理解的比特幣價格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我並非經濟學科班出身,所以你可以認爲我是民科,歡迎批評指正。

 

首先,我們看看比特幣過去的價格走勢(圖 1)。

图片

比特幣歷史價格擬合和未來價格預測(圖 1)

 

這個走勢完全可以用指數級上漲來擬合,並且根據擬合結果,預測 20 年後的比特幣價格應該在 700 萬美元,即 5000 萬人民幣左右。與我們在(下車太早只因願景太小)中預測的基本一致。

 

考慮到比特幣儲值相對於黃金、貨幣和不動產的絕對優勢,每個比特幣將漲到 750 萬美元,摺合 5000 萬人民幣。

 

那麼到底比特幣價格的根源在哪裏?答案是:你。 我們可以簡單把比特幣市場分爲 3 類參與者:囤幣、礦工、炒幣。

图片

比特幣市場參與者示意圖(圖 2)

 

囤幣是買方,礦工是賣方。最初也只有這兩類人,由於這兩類人有交易需求,才產生了交易所和第三類人:炒幣。炒幣搖擺不定,行情向上就去滑到囤幣一邊,行情向下就滑到礦工一邊。

 

當然,某一個人可能同時是囤幣、礦工和炒幣。但是,爲了簡化模型,我們可以把他拆分成 3 個人來考慮。

 

囤幣是比特幣一切價值得來源。有人囤,纔會有人挖;有人挖,纔有了交易;有了交易,纔有了炒作,纔有了資訊、商家等等。如果沒有人囤幣,市場馬上就會崩盤,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比特幣了。

 

比特幣持續不斷流入囤幣者手中。這是必然趨勢,因爲囤幣是隻買不賣的。在總量被限制的情況下,流通比特幣只會越來越少,只有 9% 的幣,其幣齡小於 1 個月,只有 2% 的幣,其幣齡 小於 1 天。

图片

不同幣齡比特幣的分佈比例(圖 3)

 

那麼,爲什麼會有人囤幣呢?由於現在的你已經是個合格的囤幣者了,你肯定有自己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我們的儲值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努力賺錢總會有一些消費不完的錢,這些錢總是需要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我們越是富有,這個需求就越大。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和安全特性,使得它成爲了我儲值的第一選擇。

 

世界上最大的囤幣者是誰?是中本聰。據不完全統計,中本聰囤積了超過百萬比特幣,從來沒有動過。

 

理解了比特幣的一切價值來源是囤幣,我們就應該自豪,因爲我們自己就是比特幣一切價值的來源,我們賦予了比特幣價值,我們都是中本聰。

 

而且,一旦開始囤幣,很多長期困擾你的疑問就有了答案。

 

什麼? 比如:既然囤幣是比特幣一切價值的來源,那麼作爲一個長期囤幣者,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你一定最關心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去中心化保證比特幣不被增發,不被凍結,安全性保證比 特幣不被破解。而主鏈交易是否夠快,是否便宜,你其實是不太在乎的,畢竟你一年也轉不了幾次帳。 這就是萊特幣、狗狗幣、XXX 幣、等等,永遠無法超越比特幣的根本原因。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你不親自囤幣,你是理解不了的。隨便被人忽悠一下,你就跑偏了。不要看了中本聰的白皮書,就開始摳字眼。你不應該看中本聰怎麼說,而應該看中本聰怎麼做。

 

我們也很容易理解,爲什麼每次產量減半,比特幣價格必漲。

 

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人炒來炒去,比特幣的價格應該是囤幣和礦工之間的平衡。例如:現在每天產出 1800 個比特幣,那麼每天囤幣者需要 1000 萬美元的投入,才能維持比特幣 6000 美元的價格。1000萬美元實際上非常少,如果全球 100 萬囤幣者,每人每天只需要投入10美元。

 

假設比特幣價格原本處於平衡狀態,現在開始產量減半,每天產出 900 個比特幣,請問價格會如何變化?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囤幣者的投入又不會變,傻子都知道會漲。

 

上面我們只是考慮了每天的產量,你可能會問,難道存量比特幣就不會被拋售嗎?

 

圖 3 顯示,90% 以上的幣超過 1 個月沒有動過,75% 以上的幣超過半年沒動過,其實大家都在囤,根本就沒有什麼存量幣會被拋售。

 

接下來,我們再分析下一個問題,爲什麼每次產量減半比特幣都不止漲一倍,而是漲很多倍?

 

這就要從比特幣的奇葩供求關係說起了。

 

首先,比特幣的供給是完全固定的。任何一個實體商品,都是價格越高,供給越大。這很好理解, 商品價格漲,利潤空間變大,促使更多的人投入生產,於是就有了更多的產出,增大的供給會遏制商品的暴漲。黃金就是這樣,價格漲導致供應增加。經濟學上有個名詞描述它,叫作供給的價格彈性,指的是由價格變化引起的商品供給的變化。比特幣的供給的價格彈性是零,無論價格怎麼漲,供給始終不變,這非常變態。

 

其次,比特幣的需求更變態。任何一個實體商品,都是價格越高,需求越小。這也很好理解, 商品價格升高會逼迫人們尋找替代商品。舉個例子,你每天都喫肉,如果肉價漲了,你可能就會改變習慣,減少喫肉,隔天喫一次魚,所以,你總體上對肉的需求就降低了。這個叫需求的價格彈性,比特幣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居然是負的,也就是說幣價越高,需求越旺盛。因爲盤子越大, 越適合儲值。

 

再加上每一次產量減半,人們都預期比特幣會暴漲,於是炒幣大軍瘋狂涌入,推波助瀾。

 

總而言之,每一次減半都打破了供需平衡,而一旦平衡打破,供給不變,需求反而增加,再加上炒幣大軍涌入,怎麼可能不暴漲?

 

那麼反過來也是一樣的。如果泡沫形成,比特幣價格太高,礦工的拋壓超過了囤幣的投入, 幣價就會下跌。一旦價格下跌趨勢形成,需求就會開始減少,因爲盤子越小,越不適合儲值。從而造成,比特幣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囤比特幣是隻買不賣的,我們總是希望能用有限的資金購買更多的幣。那麼比特幣的基本價格模型,能否幫助我們尋找合適的比特幣購買時機呢?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