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Jong Lee,常被稱為 Tom Lee,是美國知名的股票市場策略師、研究主管與財經評論員。
他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 Westland,是韓裔移民家庭的第三個孩子,父親為精神科醫生,母親則從家庭主婦轉型為 Subway 連鎖店經營者。Lee 此後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主修金融與會計。
據(華爾街日報)2021 年 1 月報導,Lee 經常在忙碌的一天後做飯放鬆,尤其喜歡嘗試重現母親做過的韓國菜。他為人低調,風格學者化,面對批評者時少有反駁,而是嘗試以數據回應。
在接受採訪時他曾表示,「我無法反駁批評者。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股市並不在乎我的意見,所以我只能努力理解市場在說什麼。」
Lee 的華爾街職業生涯始於 1990 年代,曾在 Kidder Peabody 和 Salomon Smith Barney 工作。1999 年加入摩根大通,2007 年起擔任該行首席股票策略師,直至 2014 年離職。在任期間,他因多次發表樂觀的市場觀點而受到媒體關注,也曾因堅持批判性研究而捲入產業風波。
2002 年,Lee 作為摩根大通電信分析師發佈了一份關於無線營運商 Nextel 的研究報告,質疑其客戶流失率與壞帳準備的會計處理是否真實反映實際情況。報告發佈當日,Nextel 股價短暫下挫 8%,隨後公司高層強烈反擊,CFO 和總法律顧問分別致電摩根大通研究主管與法務部門,指控 Lee 使用誤導性假設,甚至懷疑其在報告正式公開前已將部分內容洩露給特定投資人。摩根大通隨後展開為期兩週的內部調查,審查其郵件與通話記錄,最終確認 Lee 並無不當行為。
(華爾街日報)以「Unhappy Firm Bites Back」為題報導了此事,引發關於華爾街分析師獨立性的廣泛討論。該事件成為 Lee 職業生涯中具代表性的衝突案例,也確立了他堅持數據導向、不迎合市場與投行客戶壓力的研究風格。
2014 年,Lee 聯合創辦獨立研究機構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並擔任研究主管,從傳統投行策略師成功轉型為獨立研究機構領導人。他是首位將比特幣納入主流估值體系的華爾街策略師之一。
2017 年,Lee 發佈題為(A framework for valuing bitcoin as a substitute for gold)的報告,首次提出比特幣具備部分取代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潛力。該架構基於三項關鍵參數構建:美國基礎貨幣供應的年均增速(約 6.5%)、黃金等替代資產價值與貨幣總量的倍數(模型中取值約為 400%)、以及比特幣在該替代價值體系中的潛在市佔率(模型基準為 5%)。
根據該估值模型,比特幣在 2022 年的理論價值中樞為 20,300 美元,敏感性分析顯示估值區間介於 12,000 至 55,000 美元之間。Lee 在報告中指出,隨著加密資產總市值突破 5,000 億美元,央行與機構投資人可能將其納入外匯儲備與資產配置考量。
同年,Lee 亦在 Business Insider 的節目中介紹其短期估值模型,基於 Metcalfe 定律(即網路價值與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將比特幣獨立地址數量作為使用者 proxy,乘以每使用者日均交易量後回歸分析得出,該模型可解釋自 2013 年以來約 94% 的比特幣價格變動。
Lee 的研究風格強調數據驅動與歷史類比,尤其擅長中長期趨勢預測。2020 年 3 月疫情引發全球市場暴跌時,Lee 是最早預測「V 型反彈」的策略師之一,堅定建議投資人趁低加倉。2021 年 5 月,在比特幣從 6 萬美元高點大幅回調至 3 萬美元區間後短暫反彈之際,Lee 接受 CNBC(TechCheck)節目採訪,重申他最初於 2020 年 12 月提出的觀點,即比特幣將在年末突破 100,000 美元。
他表示:「比特幣本質上極度波動,但正是這種波動帶來了報酬率機會,即使現在比特幣被打入冷宮,我仍認為它年末能突破 10 萬美元」。
此外,早在 2019 年,Lee 就曾在 CNBC 節目中建議普通投資人將 1% 至 2% 的資產配置於比特幣,現場主持人驚訝回應「這聽起來有點瘋狂」(「That sounds kind of crazy」),該片段隨後廣泛傳播,成為他堅持比特幣立場的代表性瞬間。
2023 年 12 月,Lee 在 Fundstrat 年度展望中提出 S&P 500 在 2024 年將升至 5,200 點,彼時指數仍處於 4,600 附近;該目標在 2024 年年中提前實現。隨後他在 Bloomberg(Odd Lots)Podcast 中進一步表示,受益於企業獲利成長、估值重估與技術創新,S&P 500 到 2030 年有望達到 15,000 點,並重申比特幣在 wallet adoption 持續成長的情形下,長期潛在估值可達百萬美元級別。
在職業生涯中,Lee 也經歷過關鍵判斷失誤。1990 年代,他曾作為無線通訊產業分析師看好該產業的高速成長,但在網路泡沫破裂後,相關板塊大幅下挫。他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前也一度低估不動產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後來坦言這是他學到最大教訓之一——即股市走勢高度依賴信貸市場的信心。
他在採訪中表示:「一旦信貸市場失去信心,沒有任何金融市場能獨善其身。」這些挫折促使他日後更加重視週期性指標與資金流動結構,並確立了他以歷史數據為錨點的研究風格。
Lee 長期活躍於 CNBC、Bloomberg、Fox Business、CNN 等主流財經節目,常年擔任 CNBC(Fast Money)(TechCheck)(Halftime Report)與(Closing Bell)節目的特邀評論員與市場策略分析嘉賓。他因堅持獨立觀點、多次成功預判總體經濟市場趨勢而受到投資人關注。2022 年美股大幅下跌期間,Lee 堅持看多判斷,並在年中提出市場已觸底的觀點,後續走勢亦予以印證,因此被稱為「Wall of Worry」中的逆勢樂觀派代表。
目前,Tom Lee 亦擔任 NewEdge Wealth 投資策略顧問,繼續在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交匯產業發表前沿觀點。
戰略佈局:執掌 BitMine,推進以太坊財政模型
2025 年 6 月,Lee 被任命為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NYSEAMERICAN: BMNR)董事會主席,開始參與公司從傳統礦業向企業級以太幣($ETH)儲備結構的戰略轉型。BitMine 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數位資產基礎設施企業,最初專注於比特幣挖礦,採用浸沒式液冷技術(immersion cooling)提升能源效率與算力穩定性,致力於構建高性能、低成本的區塊鏈運算平臺。
任命當月,公司完成一項 PIPE 私募融資,發行 55,555,556 股普通股及相關證券,每股定價 4.50 美元,募集金額達 2.5 億美元,並隨後提交 S-3ASR 自動註冊聲明,啟動不超過 20 億美元的 ATM(按市價增發)計畫,由 Cantor Fitzgerald 與 ThinkEquity 擔任銷售代理,資金將用於構建以太幣財政儲備。
截至 7 月中旬,公司揭露其以太幣總持倉達 300,657 枚,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其中包括由 2 億美元現金支持的約 60,000 枚實值選擇權。Lee 表示,公司正朝著「收購並質押 5% 以太坊總供應量」的目標推進。
隨後,Founders Fund 揭露持有 BMNR 9.1% 股權,ARK Invest 亦通過場外協議購入 4,773,444 股 BMNR 股票,交易額約 1.82 億美元,並宣佈將全部轉換為以太幣儲備以支持公司戰略。
7 月下旬,BMNR 啟動選擇權交易,公司進一步提升股票流動性。最新揭露顯示,BitMine 的以太幣持倉增至 566,776 枚,市值超過 20 億美元,為 PIPE 初始金額的近 8 倍,成為目前全球持有以太幣數量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Lee:穩定幣驅動以太坊成為機構首選
在近期接受 Amit Kukreja 與 CoinDesk 的採訪中,Tom Lee 表示他堅定看好以太坊生態,尤其是穩定幣和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趨勢的推動。他指出,穩定幣的崛起構成了「加密產業的 ChatGPT 時刻」,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超 2,500 億美元,其中超過 50% 的發行和約 30% 的 gas 費用均發生在以太坊網路。隨著穩定幣獲得美國財政部和華爾街支持,以太坊正逐步成為連接加密與傳統金融的關鍵基礎設施。
作為 BitMine 董事會主席,Lee 指出相較 ETF 或鏈上託管模式,以太坊財政型上市公司擁有五項結構性優勢:
可在股價高於淨資產時通過增發股份購入以太幣,實現每股淨資產(NAV)的反身性擡升;
可結合發行可轉債、出售選擇權等工具對衝波動性,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建倉;
擁有並購其它鏈上財政型公司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放大 NAV 槓桿;
可拓展以太幣質押、DeFi 收益、鏈上基礎設施等業務,構建持續性現金流來源;
一旦其以太幣持倉在鏈上生態中佔據核心地位,或成為穩定幣支付與清算網路的關鍵節點,將具備類似「結構性認購權」(sovereign put)的地位,可能成為金融機構優先收購的戰略資產。
Lee 強調,隨著 Robinhood 等平臺通過以太坊 Layer2 推出股票代幣化服務,越來越多機構開始擁抱合規、可擴充功能的區塊鏈平臺,而以太坊是目前唯一滿足監管適應性、生態成熟度與規模效應的主鏈。
在(CoinDesk)的採訪中,他總結道:「穩定幣讓加密產業完成了類似 ChatGPT 的爆發。華爾街正在尋找一個能夠承載現實資產、又符合法規的鏈,以太坊正在成為那個交匯點。」
Fundstrat 分析師將以太幣的短期技術目標定為 4,000 美元,認為其年末公允價值可達 10,000 至 15,000 美元。Lee 表示:「在目前價位配置以太幣,是企業財政獲得 10 倍潛力的有效路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
原文標題:(BNB新高背後:幣安也要借殼上市嗎?)
原文作者:Luke, 火星財經
『Tom Lee是誰?從華爾街網紅到以太坊微策略,他在打什麼算盤?』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