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來先送孩子上學,然後回來自己做早飯,喫完差不多9:00吧,打開電腦,把昨天的成交記錄彙總到自己的交易系統裏,找機會,螞蟻搬家,小額度T,我手裏一般同時操作10幾個幣圈單,上午9:30到10:50一般最忙,下午成交清淡,做T機會也不多,手機操作就能解決,如果成交清淡我就不盯着電腦了,歇歇眼睛。
下午沒事我一般去公園或林地跑跑步,然後接孩子放學,回家,晚飯有時自己做,有時點外賣。
晚上一般就做做單子,更多的時間用於分享和答疑。以及寫寫覆盤!如果成交清淡或者單邊下跌,缺少操作機會的話,我就開車到荒山野塘釣魚,只要有手機信號,就能一邊做幣安一邊釣魚,愜意的很。總之就是自由自在。
在幣圈投資中,保持賬戶的流動性,即“盤面有幣、賬戶有錢、口袋有現金”,這是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重要保障。絕不梭哈操作,合理分配資金,掌握風控之道,這樣不僅能提高投資心態的穩定性,還可以有效控制風險。用閒錢投資而非借貸資本,是投資的根基。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和操作思路,養成記錄與總結的習慣,將每一次操作的高低點數據作爲寶貴經驗,逐步培養信息篩選與決策的能力。
除了過硬的技術,我還堅持嚴格以下六條鐵律:把握成功投資的要素!
散戶只要做到以下六點,十萬變五百萬並非難事。這六點看似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以下是幣圈穩贏的“六大鐵律”,助你在市場中游刃有餘!
1. 懂得止損止盈炒幣是爲了交易獲利,而不是永遠持有。當倉位走勢走錯時,果斷賣用乎避免要的揭犇?幣圈賺錢時不要貪心,虧損時不要猶豫。
2.不要追求絕對的高低點市場永遠有更低的低點和更高的高點,普通人很難精準把握。我們只需在底部區域買入,頂部區域賣出,抓住大趨勢即可。
3.量與價要完美配合上漲無量或創新高無量,往往是主力出貨或上漲衰竭的信號。寧願錯過,也不要追亮,避免成爲接盤俠。
4. 反應要快當市場出現利好消息時,迅速找到相關板塊和項目。如果錯過第一梯隊,及時佈局第二梯隊,同樣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5. 學會休息幣價上漲的主升浪時間很短,其餘時間多是震盪或回調。抓住主升浪,其他時間學會休息,避免頻繁交易帶來的損耗。
6. 暴跌是最大的利好市場暴跌往往孕育着更大的機會。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當市場暴跌時,不要恐慌,選擇優質標的及時建倉,等待反彈。
大餅一路狂飆,把之前的一些交易策略也帶火了。最簡單、最直觀的,可能就是這個號稱一年四百倍的半木夏-幣圈半神的MACD交易策略。
要說其實也簡單,無非就是尋找MACD連續背離的機會。

上圖就是一個很好的示例,充分說明了這個交易策略的兩個核心要點:連續、背離。
怎麼纔算連續?
MACD處於零軸上方,出現波峯後沒有降到零軸下方就再次走高又出現了一個波峯,或者降到零軸下方後很快就再次金叉又出現了波峯,這就是所謂的連續。
怎麼纔算背離?
MACD的波峯在逐步降低,但是股價卻在逐步上漲,即MACD的走勢與股價的走勢不一致,這就是所謂的背離。
當然了,走勢不一致可以分爲兩種情況,指標走低而股價上漲則爲頂背離,指標走高而股價下跌則爲底背離。
上圖是頂背離的實例,同樣是恆生指數,在924行情開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底背離。
而半神的交易策略,就是要尋找這種MACD指標出現連續背離的機會。
先將MACD默認的前兩個參數12、26修改爲13、34,然後尋找波峯、波谷相差較大的連續背離,頂背離時做空,底背離時做多,再根據參數爲13的ATR進行止損。
背離成因
從上面兩個截圖來看,頂背離時做空、底背離時做多確實是很好的機會,大家也可以針對自己關注的標的進行測試,看看這個策略是否能夠抓住一些比較大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平臺自帶的MACD指標只有快慢線和柱型圖,並沒有添加對背離的識別,因此在回溯歷史數據校驗背離信號的有效性時非常不方便;二是回溯數據後大概率會發現背離信號相當有效,但是底背離相對來說會比頂背離更爲有效。
如何解決背離信號識別的問題,我們放在後面,現在先來分析一下背離的成因,以及爲什麼底背離信號更有效。#馬斯克計劃成立美國黨
首先我們要來看一下MACD指標的代碼,分析一下這個指標的構建邏輯。
DIF: EMA(C, 12) - EMA(C, 26), COLORRED;
沒錯,原始的MACD指標就是這麼簡單,實現號稱“技術指標之王”的MACD僅需三行代碼。
第一行,對收盤價計算了兩個不同時間週期均線的差值並顯示成曲線;
第二行,對上一步兩個均線的差值再求一次均值並顯示成曲線;
第三行,將兩者做差並放大,然後顯示成柱狀圖。
那麼,即使我們沒有研究過MACD指標的設計原理,僅從它的代碼也可以對背離的成因進行分析。
如果出現了頂背離,也就是MACD的波峯在降低而股價在上漲並創出新高,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就說明MACD的值在下降。
而MACD的值由DIF和DEA做差得到,因此就說明DIF與DEA的差距在縮小。
而DEA是DIF的均值,因此就說明DIF在逐步減小或漲幅趨緩。同時,因爲DEA的平滑作用,導致DIF漲幅收窄時DEA仍在上升,也就造成了兩者差值的縮小甚至反轉。
而DIF是兩條不同週期均線的差值,DIF逐步縮小或漲幅趨緩,實際上就是兩條均線的差值在縮小。短期均線敏感,長期均線平滑,因此兩者差值縮小,就可以視爲短期均線的斜率開始向長期均線的斜率靠近。
短期、長期均線的斜率開始靠近,可能是兩個原因,股價跌了或者漲幅小了,而頂背離的條件是股價仍然在上漲並創出新高,所以兩者差值縮小實際上是漲幅變小,也就是出現了滯漲,漲不動了。
同樣的推導過程,可以得出底背離的成因是出現了滯跌,跌不動了。
經過長時間的震盪,一旦形成趨勢行情,就很難逆轉,出現頂背離後,一些獲利資金可能會套現離場,但一開始沒信,現在纔剛剛開始相信的人陸續入場,動能雖然減弱了,但趨勢還在,頂背離後還有頂背離,股價有可能形成更高的高點。
同理,出現底背離後,也有可能形成更低的低點。但是,相比於上漲而言,下跌往往時間短、幅度大,尤其是經過幾輪恐慌情緒的釋放之後,人們對利空消息都已經開始變的麻木,跌無可跌,這時剩下的可能大多都是堅定持有者,再加上低位買入的心理優勢,往往會觸發強烈的反彈,因此使得底背離的信號更容易兌現。
識別背離
股價創新高而指標卻未創新高則爲頂背離,表示多頭的趨勢強度減弱,市場可能發生頂部反轉;股價創新低而指標卻未創新低則爲底背離,表示空頭的趨勢強度減弱,市場可能發生底部反轉。
既然是“可能發生反轉”,說明這是一種左側交易,如果交易的還是合約,也就可以理解爲什麼半神依靠這個策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收益。
當然了,既然是左側,就有可能出現“頂中有頂,底中有底,背離之後再背離”的情況,因此在半神的交易策略中還特別添加了基於ATR的止損,以避免在強勁的趨勢中逆勢交易合約,出現歸零甚至爆倉的風險。
既有入場信號,又有止損規則,從邏輯上來看這是一套較爲完善的交易策略。但問題是,如果要靠肉眼去識別MACD連續背離的情況,恐怕效率會非常差。
雖然在TradingView中是有相關的指標用於輔助交易,但是在國內的交易軟件中,卻鮮有這種工具箱性質的指標工具。大多是起一個酷炫的名字,給人一種只需要根據指標信號進行交易就能穩賺不賠的錯覺。
但是我們都知道,對於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標的,不同的時間,所發出的交易信號都要區別對待。
在強趨勢市場中,KDJ指標可能會一直處於超買超賣區間;在震盪市場中,均線指標可能會反覆金叉死叉。如果完全依賴某個單一的信號,可能一段時間之後就賠的底褲都沒了。
所以,其實技術指標更應該看做是一種輔助工具,它的功能應該主要體現在對效率的提升上。比如對於MACD連續背離,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指標來實現對這種模式的自動識別,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把握住這種機會。
背離的識別有三個要點:觸發機制、時間範圍、判斷方法。而在之前的文章手把手的教你實現MACD的變色與背離中我們曾經介紹過一種簡單的背離識別方式。
這種識別方法很簡單,就是以MACD的金叉死叉爲觸發機制,以兩次金叉/死叉作爲時間範圍,再根據金叉死叉時DIF與股價的走勢來判斷是否發生了背離。
這其實屬於一種投機取巧的方法,對於一般情況下看個大概,還勉強可以使用,但如果要根據半神的交易策略來識別信號就明顯不對了。
比如連續頂背離,是指連續幾個逐漸降低的波峯,而且波峯與波峯之間沒有回調到零軸以下或者即使回調到零軸一下的部分只有幾根。
因此,它的觸發機制是要先找到波峯,然後往前回溯看上一個波峯在什麼位置,兩個波峯之間是否有零軸以下的部分,如果有還要看零軸下方的柱線數量是否超過了閾值,最後判斷兩個波峯是否呈下降的同時而對應的股價還在上升。
同理,連續底背離是要先出現波谷,然後往前回溯到上一個波谷,看兩個波谷之間是否有零軸以上的部分,如果有還要看零軸上方的柱線數量是否超過了閾值,最後判斷兩個波谷是否呈上升的同時而股價還在下降。
對比一下文章開頭給出的截圖,我們不用再通過手動畫線來衡量是否發生了連續背離,通過自定義的技術指標,在副圖上識別MACD是否發生了背離並對波峯波谷進行連線,在主圖上在MACD的波峯波谷對應的最高價或最低價進行連線,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識別背離了。
當然,既然是自定義的指標,那麼對於連續背離出現的條件就可以視自己的喜好進行設置了,比如,波峯波谷要連續出現兩個還是三個,波峯與波峯之間處於零軸下方柱線的數量,連續波峯波谷的差異要達到多大,這些都可以自行調整。
識別趨勢
基於背離的交易策略會在趨勢尚未完全確認時入場,具有左側交易的特性,因此作爲半神交易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於ATR的止損不可或缺。
但是,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再結合其它技術指標,來進一步減少左側交易所帶來的潛在風險。MACD衡量的是趨勢的強度,至於趨勢本身,自然可以使用均線指標來進行衡量。
一般而言,大多都是依據短期、長期兩條均線的交叉來識別趨勢。但是這裏有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如果兩個時間參數過於接近,那麼兩條均線可能會頻繁交叉,導致大量的無效信號;而如果兩個時間參數差距過大,入場和出場的時機又會嚴重滯後。
因此,我們可以採用這樣一種方法:選擇一個個人喜好的時間參數,然後選擇不同的均線算法來得到快慢線。
比如,我們先用收盤價計算MA10,然後再求MA10的EMA10,這樣就模仿DIF與DEA的計算原理也得到了兩條快慢線,然後依據這兩條快慢線的交叉來制定買賣信號。
當然,這種方法相比傳統的雙均線,雖然只有一個時間參數,但也不可避免的會有需要過濾無效信號的問題。
市場大多時候都處在震盪之中,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是否超買超賣來作爲均線交叉信號的過濾器。
比如,當雙均線金叉時,RSI指標的數值處於50~70區間(70以上視爲嚴重超買,不追高)且在上升則認爲是有效的做多信號;雙均線死叉時,RSI指標的數值處於30~50區間(30以下視爲嚴重超賣,不追空)且在下降則認爲是有效的做空信號。
同時,還可以對K線做進一步的限制,做多時要求最低價要在快線以上,做空時要求最高價要在快線以下。這樣,就可以實現下圖中的效果。
優化迭代
至此,我們就使用均線、RSI/KDJ、MACD這幾個最基本的技術指標構建了一套交易策略。
對於耐心十足,可以交易合約、期權、期貨,追求勝率的交易者,可以耐心的等待MACD連續背離信號的出現。而其他交易者,則可以基於均線交叉+RSI過濾的信號做一做短線。
而且,一段行情的開始,必然會觸發雙均線的交叉,而一段行情的結束,又往往會形成MACD的背離。
因此,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在基於均線交叉信號做多做空後,利用背離信號來觀察何時止盈;而利用背離信號左側進場之後,又可以通過均線交叉信號來進行右側確認。
所以,這其實是一套相輔相成的系統,只是在信號的優先級、短線長線的兼容性、歷史數據的回測與參數調優方面,仍然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歡迎各位幣圈朋友在使用指標的過程中給出更多的反饋,以便於我們對其做進一步的優化迭代。
現在的行情正是築底的時候,如果你沒有方向的話,記得跟上我的腳步去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