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式印發(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等核心文件,宣佈全球矚目的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將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這項醞釀已久的監管框架,不僅爲穩定幣這一加密世界“錨點”確立了清晰的合規路徑,更以“非正式諮詢”的創新機制,爲市場參與者鋪設了一條高效透明的牌照申請通道。
監管框架三大支柱,重塑穩定幣信任基石
·牌照制度“持證上崗”: 任何機構意圖在香港開展受規管穩定幣活動,必須獲得金管局頒發的正式牌照。申請機構需通過[email protected]表達意向,開啓“非正式討論”。這一機制絕非形式,它允許金管局深入瞭解申請者背景與業務模式,預先傳達監管期望並反饋意見,有效避免“時機未成熟”的無效申請,顯著縮短後續正式流程。
·鐵規護航“底線思維”: 金管局明確劃出不可逾越的監管紅線。牌照頒發前,專員必須“信納”申請者滿足所有最低準則,否則“不得批給牌照”。獲頒牌照後,持牌機構須嚴格遵守(穩定幣條例)及(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兩套核心規則,涵蓋法幣儲備資產的安全託管、充足性與流動性管理、用戶資產保障、全面風險管理及嚴格的KYC/AML程序。
·新舊銜接“過渡安排”: 針對新規生效前已在市場運營的“原有穩定幣發行人”,金管局同步發佈(原有穩定幣發行人過渡條文摘要說明),爲其提供明確的合規緩衝與路徑指引,確保市場平穩過渡,避免服務中斷。
關鍵行動時間表
·意向溝通窗口期: 2025年8月31日(星期日)前聯繫金管局進行非正式討論。
·正式申請啓動期: 自認準備充分的機構,可在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前提交正式牌照申請。
從“無人區”到“規範區”,監管邏輯深刻升級
此前,香港對穩定幣的監管主要依賴傳統支付框架及反洗錢要求,針對性不足。新制度首次爲穩定幣發行人創設了專屬的“受規管活動”類別及對應的法定牌照。這一根本性轉變,標誌着香港將穩定幣視爲具有系統重要性的獨立金融活動進行監管,對發行人的資本實力、治理結構、風控能力、儲備金管理提出了遠高於以往的嚴格要求。
市場警鐘:合規無捷徑,虛假宣稱即違法
金管局特別警示市場參與者需謹言慎行,避免誤導性宣傳。法規明確規定:
·虛假聲稱持牌或申請狀態屬於違法行爲。
·截至7月29日,金管局尚未頒發任何穩定幣牌照。
·公衆應通過金管局官網覈對持牌機構名單,對任何自稱“受香港監管”或“持牌”的穩定幣發行人保持高度警惕。
·持有或使用無牌機構發行的穩定幣,風險需完全自擔。
持牌時代:香港Web3野心的關鍵落子
市場對此反應迅速。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OSL隨即宣佈,正積極評估新規並籌備申請穩定幣牌照。分析師指出,明確且高標準的監管,長遠看將吸引真正具備實力的國際合規資本和金融科技巨頭入局,驅逐劣幣。
從2022年發佈(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到如今全球領先的穩定幣專屬監管框架落地,香港正以驚人速度構建其Web3生態的核心競爭力。當穩定幣這一加密經濟的“基礎設施”被納入嚴格監管軌道,意味着其作爲支付工具和價值存儲的可靠性將大幅提升——這不僅關乎投資者保護,更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搶佔金融話語權的關鍵佈局。
香港的穩定幣“閘門”已然落下,一場圍繞合規與創新的全球競賽纔剛剛開始。持牌經營的時代,正式啓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