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有人用 5000 塊半年滾到 100 萬,也見過有人前一天賺 50 萬、第二天就虧光 —— 這不是運氣差距,是滾倉戰術的執行天差地別。4 年合約實戰,我踩過的坑能裝滿一卡車,最後總結出的這套戰術,核心就兩個字:“守” 與 “狠”—— 該守時穩如泰山,該狠時絕不手軟。​

一、等:90% 的時間在等,10% 的時間在賺​

新手玩合約,總覺得 “不交易就是虧”,一天不開單渾身難受。但我見過的能賺錢的人,都是 “狙擊手”——90% 的時間趴着不動,等最佳時機扣扳機。​

去年有個粉絲用 5000 塊起步,前三個月天天交易,手續費就花了 800 多,賬戶還虧了 30%。後來跟我學 “等行情”,只在 BTC、ETH 出現 “暴力行情” 時動手:比如突破關鍵阻力位、放量上漲 5% 以上。結果第四個月,他一單就賺了 40%,抵得上之前三個月的瞎折騰。​

什麼是 “暴力行情”?有三個信號:​

突破關鍵位 + 放量:BTC 在 3 萬刀橫盤半個月,突然一根大陽線衝破 3.2 萬刀,成交量是前一天的 3 倍 —— 這就是 “資金在搶籌”,此時進場,3 天內大概率有 10% 以上的波動。​

消息面驅動的趨勢:美聯儲宣佈降息、比特幣減半等重磅消息出來後,行情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去年美聯儲降息那天,我等了 2 小時確認趨勢,然後進場,5 天賺了 30%。​

板塊聯動上漲:比如 DeFi 板塊集體上漲,龍頭幣漲了 10%,其他幣種跟進 —— 這說明 “不是單個幣的行情,是板塊機會”,安全性更高。​

等行情的核心是 “忍住手”。我手機裏有個計時器,每天強制自己 “最多開 2 單”,開倉前必須盯着 K 線等 15 分鐘,很多衝動單就這樣被壓下去了。記住:在合約市場,錯過 10 次機會都不可怕,怕的是一次衝動,把本金虧光。​

二、滾:用利潤滾,本金永遠是 “安全墊”​

“賺了錢就加倉” 是合約新手的致命傷。我曾經在 ETH 上賺了 50%,腦子一熱把本金和利潤全加進去,結果行情反轉,不僅利潤吐光,本金還虧了 20%。後來才明白:本金是 “命”,利潤是 “錦上添花”,不能混爲一談。​

現在我的操作鐵律是:​

首單盈利,先抽本金:5000 塊本金,第一單賺了 1000 塊(20%),立刻把 5000 塊本金轉出去,只用 1000 塊利潤繼續玩。這樣哪怕後面虧光,也只是虧賺來的錢,本金一分沒少。​

利潤滾倉,分步加倉:利潤到 2000 塊(翻了一倍),最多加 50% 倉位(1000 塊);到 4000 塊,再加 50%(2000 塊)。永遠給利潤留 “緩衝帶”,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

翻倍後留安全墊:利潤翻一倍(比如 1000 塊變 2000 塊),立刻提 30%(600 塊)到穩定幣錢包,剩下的 1400 塊繼續滾。這 600 塊就是 “安全墊”,哪怕後面虧了,也實實在在落袋 600 塊。​

去年有個月,我用 1 萬利潤滾倉,中途兩次翻倍,提了 30% 安全墊,最後就算行情回調,也淨賺 1.2 萬 —— 很多人賺不到錢,是把 “紙上利潤” 當成了 “實際收益”,不懂得 “落袋爲安”。​

三、調:止損線跟着利潤走,不做 “過山車”​

“賺了 50% 後,止損線上移到成本價”—— 這是我用 3 萬虧損換來的教訓。​

剛玩合約時,我總把止損線定死在開倉價下方 3%,結果有次 ETH 從盈利 50% 回調到盈利 10%,我沒動,想着 “還能漲回來”,最後竟然跌到止損線,不僅利潤沒了,還虧了 3%。​

現在我學會了 “動態調止損”:​

浮盈 50% 以內,止損線設在開倉價下方 3%(常規止損)。​

浮盈超過 50%,止損線上移到 “開倉價”(成本價),確保 “不虧本金”。​

浮盈超過 100%,止損線上移到 “開倉價 + 50%”,鎖定一半利潤。​

有次 SOL 浮盈 80%,我把止損線上移到成本價。後來它回調到成本價上方 2%,我沒止損,最後又漲了 50%—— 既保住了利潤,又沒錯過行情。這招的核心是 “讓利潤自己保護自己”,漲了多賺,跌了不虧,心態穩如狗。​

四、止:守不住利潤,等於白賺​

“賺了不止盈,最後一場空”—— 這是合約市場最殘酷的真相。我見過太多人,單子浮盈 50%、100% 時捨不得賣,結果行情反轉,利潤全吐光,甚至倒虧。​

我的止盈原則是 “分批止盈,見好就收”:​

浮盈 30%,止盈 30%:比如 1 萬利潤進場,賺了 3000 塊,先賣 30%(3000 塊本金對應的倉位),收回 900 塊利潤。​

浮盈 50%,再止盈 40%:剩下的 7000 塊倉位,賺了 3500 塊,再賣 40%,又收回 1400 塊。​

浮盈 100%,清倉或留 10% 博行情:最後剩下的 30% 倉位,要麼全賣,要麼留 10% 賭更高,但絕不貪心。​

去年 BTC 那波行情,我用這套止盈法,在浮盈 120% 時清倉,雖然後面又漲了 50%,但我已經賺了 120%—— 很多人總想着 “賣在最高點”,結果連 “相對高點” 都沒抓住。​

止盈的核心是 “接受不完美”。幣圈沒有 “賣在最高點” 的神,能在上漲過程中落袋大部分利潤,就已經打敗了 90% 的人。​

爲什麼有人能 5000 滾到 100 萬,有人卻賺 50 萬後虧光?​

前者懂 “等”:只在確定的行情動手,平時像獵人一樣潛伏,不出手則已,出手必中。​

前者懂 “滾”:用利潤玩,本金永遠安全,心態不崩,操作就不會變形。​

前者懂 “調”:動態調整止損,讓利潤自己扛風險,漲了多賺,跌了不虧。​

前者懂 “止”:見好就收,不貪多,保住利潤比追求 “更高” 更重要。​

而後者,往往是 “不等、亂滾、不調、不止”—— 行情一來就衝,賺了就加本金,止損不動,止盈靠幻想,不虧光纔怪。​

最後給想靠滾倉翻身的人一句勸:​

滾倉戰術的核心不是 “賺多快”,是 “活多久”。5000 塊滾到 100 萬,靠的不是一次暴利,是無數次 “等對行情、用利潤滾、調好止損、及時止盈” 的積累。​

你不需要成爲 “合約大神”,只需要把這些細節執行到位:該等的時候忍住手,該滾的時候用利潤,該調的時候動止損,該止的時候不貪心。做到這些,就算不能滾 200 倍,至少能在幣圈活得久,而活得久,就一定能等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幣圈的行情瞬息萬變,但能賺錢的人,永遠是那些 “懂得控制自己” 的人。別再被市場的波動牽着走,從今天起,把滾倉戰術的每一步刻在腦子裏,下次行情來臨時,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