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深潮 TechFlow
在每一輪加密行情的起落之間,總有一些熟悉的名字反覆出現在漲幅榜單之上。
XRP、XLM、ADA ……這些在主流加密圈被視作“沒有未來”的項目,時至今日,仍在新一輪牛市的浪潮中重新刷存在感。
它們不是新晉的創新公鏈,也不是敘事正火的當紅炸子雞,更談不上什麼強大生態或技術突破。 但到了牛市週期的某個階段,
它們總能以某種難以解釋的方式,逆勢上漲,重回流量中心,甚至還能如XRP一樣突破新高。
這不僅僅是金融市場中的“炒作慣性”,更像是加密行業存在一個隱祕的平行世界。
在這個平行世界中,XRP 是跨境支付的未來,XLM 是全球小額支付的希望,ADA 是智能合約治理的新秩序。
老幣不死,必有不凡。
加密平行世界
如果說加密市場是一個充滿熱點輪動與技術革新的舞臺,那麼老幣的生存土壤,往往存在於這個舞臺的背後——一個與主流加密社羣幾乎平行的世界。
我們習慣了在 Twitter、Discord 或 Telegram 、微信社羣裏討論新敘事和新項目,習慣了以太坊、Solana 生態或 meme 幣的熱點切換。
卻很少意識到,這些被稱爲“老幣”的資產,背後同樣有着龐大而穩定的社羣,只是他們的活躍空間並不在我們習以爲常的圈子裏。
XRP、XLM、ADA,HBAR……這些老幣的用戶,從來就不是加密推特的活躍分子,也不是社區內聽信KOL宣傳買幣的投機者。
他們有自己的信息渠道、社羣網絡和判斷邏輯——或者,更直接地說,他們並不在乎行業里正在流行什麼。
XRP 的社羣,在日本,美國甚至是拉美的 WhatsApp 羣、Line 羣和 Facebook 社團裏活躍着。
這些用戶大多對加密的技術邏輯並不關心,也不追逐行業熱點,但他們熟悉 XRP 的跨境支付故事,認同 Ripple 與銀行的合作模式,甚至會把 XRP 視爲一種“金融革新的長期資產”來看待。
無論是 XRP 被 SEC 起訴,還是市場上的各種唱衰聲音,這些用戶的信念基本不受影響。
Stellar(XLM)的社區同樣如此。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Stellar 與本地金融服務商的合作讓其擁有真實的用戶基礎。他們未必知道 Staking、DeFi,甚至對鏈上的創新生態一無所知,但 Stellar 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認知中的前沿品牌和資產。
Cardano(ADA)則有着更典型的“死忠粉”現象。
在日本、非洲、東歐、部分英語國家,Cardano 的教育、治理、社區項目爲它積累了大量忠實用戶。甚至在中國,也有以互聯網大廠程序員爲主導的ADA社區。
這些人常年活躍在 Reddit、Telegram 和地方論壇裏,對 Cardano 的技術路線、創始人 Charles Hoskinson 的演講如數家珍,哪怕生態發展緩慢,哪怕行業質疑聲不斷,他們依然堅定持有。
這些認知,在外界看來,可能早已和現實脫節,但它們構成了某種根深蒂固的持幣理由。
這一切構成了一種與主流加密世界並行的生態。
Messari分析師 Sam 在x表示,加密推特總是看衰那些“老年幣”,因爲和他們鏈上用的新技術相比,這些幣已經過時了。他們的判斷沒錯,但普通散戶其實並不瞭解什麼是現代鏈上技術,只會買他們熟悉的幣(比如XRP、ADA、XLM、DOGE)。
它不靠熱度生存,也不隨市場敘事而起落,這些老幣的社羣運作邏輯,反倒更接近於 Web2 時代的用戶文化: 品牌、習慣、情感認同,甚至是“早已習慣了”的心理慣性。
老幣的生存從來都不依賴行業的主流舞臺,它們的活力,藏在那些被主流加密世界所忽視的“隱祕角落”裏。
也正因如此,沒有交易所會輕易下架 XRP、XLM 或 ADA。
它們帶來的交易量、活躍用戶、市場深度和對衝需求,都是交易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算項目方在技術上沒什麼突破,老幣依舊在現貨、槓桿、永續合約的交易榜單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
它們成爲了市場的一部分,被動資金的配置習慣,甚至是投機者心中的“老朋友”——只要行情啓動,資金總會有一輪迴流。
不只是資本,還有政治
除了用戶和社羣,這些項目方的經濟和政治實力遠超外界想象。
這些被視爲“過氣”的加密項目,之所以依然閃耀不僅因爲有老用戶在場,更因爲它們在傳統金融與政治資本中,早已穩穩佔有一席之地。
以 XRP 爲例,Ripple 並非一個孤立的技術與商業組織,而是長期參與傳統金融與政策制定的“老玩家”。
Ripple 創始團隊與高管,頻繁出現在國際支付論壇、美國國會聽證會和金融科技峯會的發言席上,並且與特朗普政府交往頗深。
2025 年 1 月,Ripple CEO Brad Garlinghouse 受邀參加佛州度假村 Mar‑a‑Lago 的特朗普晚宴,並在推特上發佈“Strong start to 2025!”的晚宴合照。
7月19日,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天才法案),Ripple 首席法務官 Stuart Alderoty 被邀請至現場,是少數幾個加密貨幣行業見證者之一。
在 SEC 對 Ripple 的長期訴訟案中,Ripple 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獲得了有利結果,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合規加密資產”討論中的政治地位。
不僅如此,Ripple 多年來與全球上百家金融機構合作,其中包括 Santander、PNC、渣打銀行、SBI Holdings 等傳統金融巨頭,這層廣泛的商業網絡,成爲 XRP 市場信心的重要支撐。
Cardano 在埃塞俄比亞、盧旺達等國政府推動區塊鏈教育與數字身份項目,對接當地國家政策與治理。
Hedera 的治理委員會由波音、Google、IBM、德勤等全球知名企業組成,曾多次參與美國本土的數字資產與分佈式賬本政策討論。Hedera 董事會成員 Brian Brooks 是前美國貨幣監理署代理署長,也是現任美國SEC 主席 Paul Atkins 的親密夥伴。
這些項目並不僅僅在加密圈內部運作,而是在政治體制、合規諮詢與商業合作的多維空間裏構築穩固底盤。它們有能力影響政策、爭取監管妥協,並通過政治與資本網絡獲取“被選中”的地位。
因此,當人們以技術與敘事角度質疑這些老幣時,往往忽視了它們早已在政策與資本層面建立的護城河。
在這樣的框架下,這些老幣所體現的並不是技術落後,而是另一種“活得久、活得穩”的策略——真正的底牌在於資本、商業資源與政治護盾。
所以,當你下次在行情榜單上再次看到 XRP、XLM、ADA 、HBAR等出現,不必驚訝,也不必急着用技術和敘事去解釋。
它們不需要被認可,只需要活着,就夠了。
有時候,光是“活得夠久”,就已經是一種被低估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