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or Grogan:用戶操作失誤已造成超34億美元ETH永久丟失
據Coinbase產品總監Conor Grogan的最新分析報告,以太坊生態因操作失誤和合約錯誤已造成超91萬枚ETH(約34億美元)的永久損失,佔流通量0.76%。該統計數據僅包含可驗證的鏈上損失,實際損失可能更大,因爲尚未計入私鑰丟失和長期閒置錢包等未統計案例。
在衆多損失事件中,以2017年Web3基金會的Parity多籤錢包漏洞導致306,276枚ETH被永久凍結最爲突出;另一個案例是已倒閉的加拿大交易所 QuadrigaCX CEO 的不辛突然離世,導致超 6 萬枚ETH損失;
以及2022年Akutars NFT項目因鑄造錯誤銷燬的11,500枚ETH。此外,用戶誤操作導致超過25,000枚ETH被直接發送至銷燬地址,這些資產同樣永久退出市場流通。
Grogan特別強調,34億美元的損失估值極爲保守,若將EIP-1559升級後銷燬的530萬枚ETH(價值約234億美元)納入統計,以太坊總損失量已達620萬枚,佔總供應量的5%。
這些損失暴露出加密貨幣在私鑰管理和合約安全方面的系統性風險。另據CertiK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加密領域因安全事件損失24.7億美元,其中以太坊佔比最大(175起事件,16.3億美元被盜)。其中,主要攻擊方式分別爲錢包入侵(34起/17億美元)和網絡釣魚(132起/4.1億美元)。
儘管損失慘重,以太坊的供應緊縮反而成爲價格支撐因素。合併(The Merge)後ETH發行量大幅降低,加上EIP-1559的持續銷燬機制,使流通量從2022年的1.205億枚微降至當前的1.207億枚。這種通縮特性與機構資金持續流入,共同推動ETH價格近期上漲57.6%,一度突破3,800美元。
Grogan在報告中警示,34億美元僅是冰山一角,行業需要更完善的防錯機制。隨着《GENIUS法案》落地和監管框架完善,以太坊生態或將迎來更安全的發展階段,但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用戶保護仍是行業面臨的長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