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長週期交易的人,幾乎都遇到過這種坑:明明覺得是底部,重倉進去卻跌跌不休;以爲是頂部清倉,結果踏空整個主升浪。說到底,不是技術不行,是少了一套能 “管住手” 的策略。今天就把我用了 5 年的長週期盈利心法拆給你,尤其是馬丁格爾定投和網格策略的實戰用法,看懂了能少走 3 年彎路。
一、馬丁格爾 + 定投:把 “抄底” 變成數學題
很多人定投總踩坑:要麼買在高點,要麼跌了不敢加。其實把 “馬丁格爾策略” 嫁接到定投上,就能讓倉位自動適應行情 —— 這不是賭徒式加倉,是用數學邏輯攤薄成本。
原理很簡單:先定個基準,比如每週定投 1000 元比特幣。價格每漲 1000 美元,定投金額就減 5%(漲到 38000 刀,就投 950 元);每跌 1000 美元,定投金額就加 5%(跌到 36000 刀,就投 1050 元)。
這麼做的妙處在於,漲的時候少買,避免追高;跌的時候多買,悄悄撿便宜。2022 年比特幣從 4 萬刀跌到 1.5 萬刀,我用這招定投,持倉成本比 “傻傻每月買” 低了 23%。但有個前提:只投不會歸零的主流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坊),資金量要夠 —— 馬丁格爾的核心是 “跌得越多加得越多”,如果錢不夠,很容易在底部斷供。
別迷信 “永不虧錢” 的鬼話,這招的關鍵是 “標的選對 + 資金扛住”。長尾山寨幣千萬別碰,萬一歸零,策略再牛也白搭。
二、網格策略優化:震盪市裏多賺 40% 的祕密
手裏握着比特幣現貨,放着賺利息太低,想動又怕賣飛?優化後的網格策略,能讓資金利用率翻一倍。
普通網格總在單邊行情裏翻車:漲出區間就賣飛,跌出區間就套牢。我把它改成 “ETH/BTC + 無限網格” 組合,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無限網格的厲害之處,在於沒有 “頂” 的限制。比如初始價 20000 USDT/BTC,漲到 40000 刀就賣一半,手裏還剩一半;漲到 80000 刀再賣四分之一,手裏始終有籌碼,不會錯過主升浪。
選 ETH/BTC 交易對更妙:它反映的是以太坊和比特幣的相對強弱 —— 牛市裏 ETH 往往跑贏 BTC,匯率震盪上行;熊市裏 BTC 更抗跌,匯率震盪下行。這種 “週期性波動”,剛好和無限網格的 “低買高賣” 完美匹配。去年那波行情,我用這招在震盪期多賺了 42%,還沒錯過 ETH 和 BTC 的主升浪收益。
但記住:網格適合震盪市,單邊暴跌時該止損就得止損,它只能幫你減少虧損,不能消除風險。
三、想成交易高手?先做到這 3 件事
長週期交易拼的不是技術,是 “生存體質”。我見過太多人技術分析滿分,卻死在心態上。真正的高手,都具備這三個特質:
第一,不帶情緒看市場。消息面再炸、別人喊得再兇,只看數據和信號 —— 符合策略就做,不符合就等。去年 FTX 崩盤時,多少人慌着割肉?我盯着 200 周均線,沒破就不動,最後反而撿了便宜。
第二,讓計劃替你做決定。我每次開倉前,都會寫清楚 “買多少、止損位在哪、止盈分幾步”,行情來了就按計劃執行,沒來就該幹嘛幹嘛。去年等比特幣突破 3 萬刀時,我等了 3 個月,期間每天喝茶看書,突破那天果斷進場,一點不慌。
第三,接受 “不完美”。沒有策略能 100% 賺錢,允許自己止損,也接受少賺。有人總糾結 “賣早了少賺 10 萬”,但我更在意 “每次交易都在規則內”—— 長期下來,規則會幫你賺回遠超 “少賺” 的錢。
長週期交易的核心,不是抓多少倍收益,是能在每輪週期裏 “活下來”。幣圈不缺機會,缺的是能持續參與機會的人。#Chainbase上线币安 #加密立法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