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衝破 12 萬美元那天,有兩個畫面特別刺眼:一邊是貝萊德交易室裏,分析師盯着持倉數據舉杯慶祝(他們的比特幣 ETF 持倉剛破 70 萬枚);另一邊是 10.9 萬散戶的空單被爆,5.27 億美元一夜蒸發,最大的一筆 5156 萬 U 的倉位,在 Binance 的 BTCUSDT 合約裏連個響都沒聽見。
這不是簡單的暴漲,是新舊資本的徹底換場 —— 中本聰埋下的種子,現在被華爾街的鐮刀收割着紅利。
一、機構手裏的比特幣,比中本聰還多了
貝萊德這頭巨鯨,現在每月要吞 4 萬枚比特幣,按這速度,2026 年就能攢夠 120 萬枚。要知道,比特幣總共才 2100 萬枚,這意味着光是貝萊德一家,就可能攥住近 6% 的流通量。
更狠的是,日本那家叫 Metaplanet 的公司,CEO 直接砸 2.38 億美元按 10.8 萬單價買比特幣,現在持倉 1.5 萬枚,收益率飆到 416%—— 這哪是投資,分明是押注比特幣會取代黃金。
機構的瘋狂,直接把比特幣的 “底座” 換了。以前價格支撐靠散戶炒情緒,現在靠 ETF 的資金流:上週現貨 ETF 淨流入 3 億美元,總規模破 1367 億美元,這些錢可不是來短線套利的,都是打算拿幾年的 “長錢”。就像用水泥代替沙子砌牆,比特幣的價格支撐硬氣多了。
但有個細節得警惕:前 100 大地址還攥着 18% 的比特幣,這些早期鯨魚隨時可能砸盤。最近就有 8 萬枚比特幣被轉到交易所,是準備套現還是換倉?這得盯着。
二、政策在送助攻,但關稅這顆雷還沒爆
今年監管突然鬆得有點讓人不適應。美國通過了穩定幣法案,香港的條例也落地了,SEC 甚至開始給加密規則劃框框 —— 以前機構是摸着石頭過河,現在相當於拿到了過河的地圖。
最誇張的是國家層面的動作: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把比特幣當戰略儲備,德國央行居然賣黃金買比特幣。渣打銀行那個分析師說得直接:“比特幣早晚要搶黃金一半的飯碗。”
但特朗普政府突然扔了顆炸彈:要對 14 國收關稅,8 月 1 日生效。消息一出,比特幣從 10.9 萬跌了下來 —— 別以爲它成了 “數字黃金” 就不怕宏觀風險,短期內還是擺脫不了 “風險資產” 的脾氣,關稅要是真落地,可能還要震一震。
三、散戶別光喊牛,這幾個信號得看懂
比特幣能衝 12 萬,技術升級也幫了大忙。閃電網絡現在每秒能處理 10 萬筆交易,手續費跌了 90%,以前買杯咖啡都嫌手續費貴,現在隨便花。這讓比特幣不光是炒的標的,真能當錢用了。
但散戶的情緒有點太嗨了。TikTok 上比特幣的視頻播放量破 10 億,衍生品市場裏看漲期權佔了 70%。這種時候得冷靜想:Deribit 的看跌 / 看漲比率三天內從高點掉到 0.8,說明機構在悄悄調整倉位,散戶卻還在追漲。
給兩個實在建議:現在別亂開高倍槓桿(爆倉的 10.9 萬人就是教訓),真想進場可以小倉位定投,比如每週買 100U 的比特幣,跌了就多買,漲了就少買。還有,盯着礦工的動靜 —— 最近他們拋幣的量降到 2024 年最低,說明礦工看好後市,這是個好信號。
最後說句掏心窩的:
12 萬美元不是終點,但也別幻想一口氣衝到 20 萬。機構手裏的貨太多,他們要是想套現,分分鐘能砸出個坑。散戶要做的不是猜頂,而是跟着大趨勢,控制好倉位。#加密立法新纪元 #GENIUS稳定币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