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這場政治冒險已現頹勢?最新支持率數據出爐,特朗普此前的斷言似乎正一步步應驗——他或許真的連一張國會席位都難以斬獲。
美國首富與政壇力量的交鋒愈演愈烈,這個新政黨真能撼動延續兩百年的兩黨制鐵律嗎?
四天前,埃隆·馬斯克的手機突然彈出一條壞消息:特斯拉當季銷量暴跌22%。幾乎同一時間,國會山傳來更沉重的打擊——已實施十年的新能源汽車免稅政策正式廢止。
這位世界首富立刻在自家社交平臺發佈了一個暴怒表情包,緊接着曬出轉賬記錄:他的私人賬戶向新成立的“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注入8000萬美元,還敲下了“AMERICA”六個字母,彷彿要用資本宣戰。
三小時後,認證爲“美國黨臨時委員會主席”的用戶上傳了國家選舉事務委員會的備案文件掃描件,編號USP-0147的文檔在陽光下泛着油墨光澤。這條推文在48小時內引爆全網,瀏覽量突破1.1億次,一時間攪動起美國政壇的風雲。
這場風暴的醞釀,其實已有七個月零九天。
去年感恩節當天,特朗普在懷俄明州的集會上演講,痛批拜登的新能源政策是“21世紀的圈地運動”。七天後的國會特別會議上,共和黨便提出(美國復甦優先法案),其中核心條款精準擊中特斯拉的命脈: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直接削減至零,聯邦充電站建設項目則全由傳統能源企業接手。
三週前的白宮圓桌會議記錄顯示,馬斯克曾要求約談總統經濟顧問,卻被以“日程衝突”爲由婉拒。或許是感受到壓力,美國商業促進聯盟當週公佈的遊說支出報告中,特斯拉的政治遊說支出環比暴漲4700%。但這些努力最終沒能擋住共和黨在衆議院投出的217張贊成票,政策廢止已成定局。
現行的選舉制度,正像一張巨網向新政黨收緊。
民主黨籍選舉法專家托馬斯·勞森給這個新政黨算了筆賬:要在50個州全部獲得參選資格,僅律師費和註冊費就至少需要1.2億美元;每個聯邦衆議員選區的組織建設經費也不能少於85萬美元;更致命的是時間門檻——34個州要求新政黨提前18個月提交資質認證材料,留給馬斯克的時間已然不多。
面對困局,馬斯克的應對手段堪稱眼花繚亂:他的超級遊艇上個月在科羅拉多河完成註冊,只因該州允許政黨組織線上註冊;團隊在佛羅里達緊急收購三家空殼諮詢公司,借其資質獲得得克薩斯、佐治亞和俄亥俄的遊說權;最近二十四小時更是被扒出,他兩年前在特拉華州註冊的“X科技控股公司”,經營範圍裏暗藏“政黨管理機構”的條款,顯然早有佈局。
但真正的致命傷,藏在選票統計規則裏。
馬里蘭州民主黨總部牆上掛着醒目的選區分佈圖:全美435個國會選區中,去年有403個選區的兩黨得票率差距超過15%,第三黨幾乎難有立足之地。哈佛肯尼迪學院的最新模型預測更直接——即便美國黨能在關鍵搖擺州拿到19%的選民支持,最終可能連1個衆議院席位都保不住。
賓夕法尼亞州的選民檔案泄露事件,揭開了更現實的傷疤。該州民主黨數據庫中明確標註着“低效選民”標籤,直指那些註冊第三政黨的自由派支持者。四年前綠黨在這裏拿到7.3%的選票,結果卻導致民主黨失去該州全部18個衆議員席位,歷史的教訓讓第三黨舉步維艱。
此刻,兩黨機器早已嚴陣以待。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上週祕密通過(聯合防禦協議),允許地方黨組織與民主黨共享反制第三政黨的策略;民主黨籍衆議院議長辦公室流出的文件顯示,83項正在審議的法案被緊急插入“政黨門檻條款”;連向來中立的聯邦選舉委員會,都在三天前突擊修改了小額募捐的申報規則,處處針對新政黨。
從門羅主義到茶黨運動,美國兩黨制歷史上經歷過17次重大挑戰。最接近成功的是1912年的羅斯福進步黨,當時拿下27.4%的普選票,最終換算成88張選舉人票。但今天的美國政治格局比百年前固化十倍,選區劃分軟件早已精確到每個街區的家庭收入數據,第三黨想突圍難如登天。
如今,馬斯克的豪華遊艇正在大西洋上劈波斬浪,他的星鏈衛星在夜空組成“USA”的圖案,充滿象徵意義。可現實是,當遊艇靠岸時可能要繳納26.5%的“新政黨組織稅”,太空中的字母也正被大氣層不斷扭曲,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愈發明顯。
這場看似顛覆性的政治冒險,更像是資本精英對現存體制的一次憤怒撞擊。特朗普在昨日播出的訪談中調侃道:“馬斯克先生準備把火星政綱帶到國會山?”這句話的殺傷力在於,它精準點出了新政黨的最大軟肋——在美國現有的政治引力場裏,任何第三勢力都很難突破那層無形的“逃逸速度”。
正如華盛頓大學亨廷頓教授所言:“兩黨制不是簡單的政治形態,而是美式民主的物理定律。”馬斯克的挑戰,或許從一開始就註定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