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ETH 財庫模式的興起

2025 年 7 月 17 日,資深以太坊觀察者 Eric Conner 在 X 平臺發文,指出 ETH 財庫策略正迅速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他寫道:「最近關於 ETH 財庫策略的討論很多,值得仔細拆解一下它的含義和背景。」在他看來,這一趨勢代表着企業財務策略的範式轉變——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正模仿 MicroStrategy 的路徑,開始籌資購入 ETH,並通過質押獲取收益。這些企業不僅看中了 ETH 的收益性與通縮特性,更在用鏈上資產探索一種新型資本結構與增長模型。

本文將系統拆解 ETH 財庫戰略的底層邏輯、操作路徑、潛在風險與發展前景。


爲什麼是 ETH?財庫偏好的底層邏輯


Conner 提出了四個 ETH 被財庫青睞的核心原因:


質押收益率在 3%-5%;

通縮機制(EIP-1559 銷燬抵消發行)

GAAP 準則允許按公允價值計價;

ETH 是 DeFi 中最主要的抵押資產。


他指出,以太坊的權益證明機制提供穩定年化收益,而 EIP-1559 引入的銷燬機制帶來通縮預期,增強了 ETH 的「價值存儲」角色。此外,美國會計準則 GAAP 的最新修訂,允許企業將 ETH 按市值入賬,降低財務報告扭曲風險。最後,ETH 作爲 DeFi 抵押物的地位幾乎無可替代,進一步強化其資產層級的安全性與流動性。


操作路徑:企業如何部署 ETH 財庫戰略


Conner 簡明地概括了這類企業的執行路徑:

「典型模式是:通過 ATM 或 PIPE 模式募資,OTC 買入 ETH,進行質押(可自持或通過 Lido、Rocket Pool、託管方),配合 PR 宣發,循環質押收益,或將質押資產抵押借貸再投入。」


這一策略融合了資本市場的融資機制與加密原生的資產收益邏輯,形成了一個高度金融化、鏈上驅動的「再投資飛輪」:企業先募資購入 ETH,利用質押獲得收益,再通過復投或借貸放大資產池,形成增長循環。同時,通過對外宣傳這一佈局,也可能獲得二級市場的額外關注與溢價。


風險敞口:價格波動與合規監管


Conner 並未忽視其中的潛在風險:


「關鍵風險包括:ETH 價格劇烈波動、驗證節點被罰(Slashing)、可能觸發 SEC 的投資公司認定、以及質押解鎖需等待 7 天,期間缺乏靈活性。」


ETH 的價格不穩定對以財庫形式持有的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質押機制中的「懲罰性削減」也可能帶來實際資產損失。此外,若企業過度依賴投資型收益,可能觸及美國證券法下的「投資公司」監管紅線。而相較於場外市場的流動性,質押資產需等待 7 天退出,也削弱了短期流動調度能力。


誰在率先行動?頭部財庫企業概覽


截至 2025 年 7 月,Conner 給出當前主導該策略的上市企業:

SharpLink (SBET):持有 285,000 ETH(質押率高達 99%);

BitMine (BMNR):163,000 ETH;

BitDigital (BTBT):101,000 ETH;BTCS:29,000 ETH。


這些企業合計控制了超過 600,000 枚 ETH,已形成相當規模的鏈上財庫集羣。其中 SharpLink 以高質押率與最大體量引領行業風潮,成爲「以太坊財庫化」最具代表性的樣板企業之一。


收益再投資策略:從質押獎勵到槓桿運作


Conner 指出,多數企業會將質押獎勵直接復投,進一步增持 ETH。「部分企業則將質押 ETH(如 stETH)作爲抵押物,借出穩定幣用於運營週轉或槓桿增配。」這一策略既可提高資本效率,也爲企業提供了更靈活的財務操作空間,但同時也引入了利率波動與清算風險等新變量。


機會體量:機構配置 ETH 的潛能有多大?


Conner 用一組對比數據強調了 ETH 財庫戰略的增長潛力:


「S&P500 的現金儲備總額約爲 22 萬億美元。若僅有 1% 轉爲 ETH 配置,相當於 6,500 萬枚 ETH,佔當前總供給的一半以上。而現實中,當前企業財庫配置還不到這個體量的 0.5%。」


換言之,ETH 財庫策略的滲透率仍處於極早期階段,未來一旦傳統企業或機構加大配置力度,可能在供需層面對 ETH 的價格與金融地位產生結構性影響。


投資者需關注的關鍵變量


Conner 提醒,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觀察點:


稀釋計算(Dilution)情況;

質押服務提供商的安全性與合規性;

公司董事會如何參與 ETH 治理投票;

L2 層重質押(Restaking)策略是否被納入未來計劃。


這些因素不僅會影響企業財務表現,也會左右其在以太坊網絡治理與生態中的實際影響力。

未來展望


Conner 預判,隨着 ETH 財務屬性的進一步明確,會有越來越多行業跟進這一策略:


「未來不只礦工,一些 SaaS 公司、甚至生物科技企業,也可能因 ETH 的財務優勢與收益屬性,開始採用鏈上財庫配置。」


ETH 財庫戰略正在逐步從邊緣實驗走向主流共識,甚至可能重塑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邏輯。


結語:財庫結構的一場革新


ETH 財庫策略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資產配置邏輯的變化,更是企業財務結構對加密原生特性的主動吸收。它融合了鏈上資產的透明性、可編程性與收益性,正在引領一場「從加密原生走向財務主流」的結構性變革。


正如 Conner 所調侃的:「不妨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還在說 ETH 是 『互聯網魔法幣』 的 CFO 看看。」

#比特币巨鲸动向 #山寨季何时到来?

$ETH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