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其他機構比特幣產品可能正在重塑中本聰原始願景中的核心加密精神。鏈上數據顯示,自2024年1月以來,比特幣自我託管逐漸減少——恰逢比特幣現貨ETF獲批的同月。

經過近15年的發展,新建比特幣地址的數量在減少,而活躍地址從2024年1月的近100萬下降至6月底的約65萬,達到自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分析師Willy Woo表示,“現貨ETF推出後,自我託管用戶的增長率在下降。”

這些數據表明,更多投資者選擇像ETF這樣的機構託管解決方案,而不是管理私人錢包。

這一趨勢是比特幣逐漸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自然過程,更多投資者通過比特幣基金進入加密市場。然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標誌着從個人主權和比特幣原始目標的偏離。

比特幣ETF的崛起與便利

像貝萊德、富達和灰度這樣的公司推出現貨比特幣ETF,爲比特幣帶來了轉折點。

ETF爲投資者提供了監管、機構等級的加密貨幣訪問途徑,不需要管理錢包、交易所或私鑰。該基金還提供稅收優勢,並承諾安全的託管,以及傳統經紀平臺的便利。

市場需求從一開始就很強勁。在前18個月內,現貨比特幣ETF的淨流入約爲500億美元,而貝萊德的IBIT領先,達到530億美元。到2025年7月18日,IBIT已增長至830億美元,持有超過700,000 BTC,幾乎比富達的FBTC多100,000個。

擴大的機構採用

比特幣ETF並不是進入BTC的唯一傳統途徑。近年來,比特幣金庫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比特幣作爲戰略儲備資產的企業或投資工具——從少數高信念參與者演變爲更廣泛的機構運動。

持有BTC的上市公司數量在2025年第2季度末增加到125家,比前一個季度增長了58%。截至2025年中期,超過250個組織,包括上市公司、私人公司、ETF和養老金基金,現在在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