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應對量子計算威脅,Casa聯合創始人Jameson Lopp等六位開發者近日聯合發佈的BIP草案,提議分階段淘汰所有使用ECDSA(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和 Schnorr 簽名保護的傳統地址,以增強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

來源:Github

7 月 14 日,這份發佈在 GitHub 上的提案警告稱,當前約25%的比特幣(含疑似中本聰持有的100萬BTC)因公鑰暴露面臨量子攻擊風險,一旦實用級量子計算機問世(預計最早2027-2030年),這些資產可能被竊取。

分階段實施的量子防禦路徑圖

該提案制定了一套分階段實施的量子防禦方案,旨在系統性地提升網絡安全性。根據規劃,該方案將分爲三個關鍵階段推進:

首先,在新版P2QRH簽名系統(定義在 BIP-360 中)上線三年後,全面禁止向傳統易受攻擊的地址進行轉賬,強制所有新交易採用後量子加密簽名;

其次,設置兩年過渡期,屆時網絡節點將徹底拒絕基於ECDSA/Schnorr等傳統簽名的交易,未及時升級的資產將被暫時凍結;

最後,作爲補充方案,該提案還預留了一條特殊通道,允許持有BIP-39種子的用戶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來恢復遺留資金。

量子防禦措施的3個關鍵推進階段 | 來源:github

這一創新性設計巧妙地將技術升級轉化爲經濟刺激機制,而那些未能按期完成遷移的用戶也將面臨資產永久凍結的風險。開發者特別警示,由於資金高度集中,交易所的熱錢包和機構託管賬戶很可能成爲量子攻擊者的首要目標。

防禦升級堪比BTC網終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升級的影響範圍將創下比特幣網絡之最,預計涉及當前流通量1970萬BTC中的近四分之一,其規模遠超此前的隔離見證(SegWit)和 Taproot 升級。

目前該提案仍處於完善階段,具體技術參數和實施方案有待進一步確定,但已經引發了業內關於資產處置和系統兼容性的廣泛討論。

開發團隊強調,與量子攻擊發生後的被動應對相比,主動升級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系統風險,因此呼籲整個生態體系儘快行動起來,以克服其長期存在的技術升級惰性。

綜上,這項提案不僅展示了比特幣開發者們對比特幣未來發展的深刻洞察,也體現了社區開拓者在面對量子威脅時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精神。

結語:

目前,比特幣正與量子計算開展一場生死時速的賽跑。這不僅是一場技術升級的競賽,更是對去中心化治理能力的終極壓力測試。

若成功完成升級,比特幣將贏得量子時代下一個十年的生存權;若失敗,則可能成爲量子計算機攻破的首個萬億級數字堡壘。

#比特币 #量子计算威胁 #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