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全國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陸續發文,提示公衆警惕假借“穩定幣”等爲噱頭的非法金融活動。其實穩定幣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但基本侷限在一個小圈子內。但是從美國通過“天才法案”、京東和阿里將要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等消息出來後,內地民衆開始主動或被動的瞭解到穩定幣甚至其他虛擬貨幣。

一些自媒體賬號開始搖身一變變成web3“佈道者”,開始頻繁輸出有關穩定幣等虛擬貨幣相關的內容。在傳統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新生事物往往最具吸引力。但所謂幣圈本來就容易藏污納垢,自2017年“9.4公告”以後被不斷打擊的幣圈資金盤項目又開始甦醒起來。由此,引起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警惕本不足爲怪。

但如果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內地監管部門對於虛擬貨幣的“厭惡”,不僅僅是因爲虛擬貨幣滋生了違法犯罪活動,本質的原因是在中國內地就沒有虛擬貨幣的生存土壤。

簡單一點說,就是內地搞區塊鏈技術可以,搞虛擬貨幣不行。

一、各地金融監管部門都說了什麼?

(一)深圳:關於警惕以穩定幣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深圳市金融委、金融管理局等部門成立的“防範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在7月7日發文,有意思的是其指出“以穩定幣爲代表的數字貨幣受到市場廣泛關注”,這句話其實並沒有否定穩定幣的意味,只是提示市場中存在着一些不法機構,以“金融創新”“數字資產”爲噱頭,通過發行“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誘導炒作,滋生違法犯罪活動。

(二)浙江省:關於警惕以穩定幣等名義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風險提示

7月14日,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文,也是提示民衆警惕以穩定幣的名義從事非法金融活動。

但是浙江省的提示明顯與深圳市的行爲風格不同:“以穩定幣、數字藏品、RWA等爲代表的相關概念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在浙江省金融管理部門看來,穩定幣等只能算作一個概念。言下之意,其並不符合我國的金融政策。

這其實也和虛擬貨幣在中國內地的表現密切相關:深圳和杭州絕對是國內web3創業最火熱的兩個地方。我個人的感受是深圳氛圍最好,杭州次之。這兩個地方涉及到的虛擬貨幣違法犯罪當然也比其他地方多(但並不是所有的涉幣類業務都是違法犯罪活動)。

(三)其他地方規定

7月11日,“蘇州金融”(主辦機關爲蘇州市金融委)發佈(關於警惕以“穩定幣”等爲名開展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7月9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前述同名提示,另外甘肅省、重慶市、寧夏等地均發佈類似通知或提示,劍指借穩定幣爲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

這感覺是不是有點2017年“9.4公告”或2021年“9.24通知”時代的風聲鶴唳。

這裏面的政策邏輯其實也很簡單,自2021年9月15日後,我國內地對於虛擬貨幣強監管的政策自始沒變。雖然前些天比特幣衝到12萬美元一枚、以太坊也重回3000美元的巔峯,很多人猜測背後的原因既有美聯儲現任出席鮑威爾要下臺,也有上海市國資委集體學習加密貨幣的影響。

但作爲web3律師,劉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是最能切實感受到中國內地司法機關甚至包括金融監管部門對於虛擬貨幣的態度的:如果說使用“趕盡殺絕”太過於嚴重的話,至少也是不允許其大行其道。具體原因我們下面分析。

二、“鏈圈”與“幣圈”之爭

早在2013年我國央行等部門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以後,內地的加密領域就分化出“鏈圈”和“幣圈”兩條路徑。

鏈圈即主張着重發展區塊鏈技術,尤其是以聯盟鏈和公鏈,這個圈子裏都是搞技術的程序員爲主,相對較爲純粹,具有一定的門檻屬性,他們不怎麼看得起那些靠投資、炒作虛擬貨幣幣圈人士;

幣圈的含義也很好理解,廣義上來說和虛擬貨幣相關一切業務都可以歸納到“大幣圈”的範疇之下:除了虛擬貨幣的投資外,發行虛擬貨幣、人民幣和虛擬貨幣的兌換業務、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作爲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等(這裏面大部分業務都可以被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功能涵蓋,所以中國內地嚴禁任何虛擬貨幣交易所在內地展業)。此外,量化交易、“擼毛”等也和虛擬貨幣密切相關,甚至也包括利用虛擬貨幣進行黑灰產活動的人,也自稱混幣圈的。幣圈有個重要特徵就是你不需要了解多少網絡、計算機知識就可以入場,門檻較低。當然,虛擬貨幣很多投資、交易本質上也是傳統金融交易的衍生,比如現貨交易、永續合約、質押、借貸等等。

2021年9月15日,中國內地官宣幣圈業務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一律嚴格禁止,堅決予以打擊”。從此,鏈圈與幣圈之爭落下帷幕:在中國搞區塊鏈技術完全沒問題,甚至很多監管者還非常歡迎;但是搞虛擬貨幣相關業務被嚴厲禁止。唯一有一個小口子就是內地並沒有明確禁止虛擬貨幣及其衍生品的投資行爲,但是我國法律不認可其法律效力,也不對虛擬貨幣的投資提供法律保護。客觀上監管者切斷了虛擬貨幣投資的所有路徑(比如禁止虛擬貨幣交易所在內地展業、禁止銀行和第三方金融機構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金融服務等等)。

三、中國當下並沒有虛擬貨幣的生存環境

如果大家瞭解內地強中心化的社會治理模式的話,完全是很容易理解“只要區塊鏈,不要虛擬幣”邏輯路徑。雖然在技術實現上,區塊鏈技術只是比特幣誕生的條件之一。對於區塊鏈技術,尤其是公鏈來說,代幣激勵策略是其生存發展的基石。通俗來說,脫離了虛擬貨幣的區塊鏈猶如失去水源的綠洲,別說長出大樹了,可能連小草的生存都困難。但是現實如此,誰也改變不了。對於真正做web3建設的人來說,如果不適應只能出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