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hejaswini M A

編譯:Block unicorn

前言

Jeff Yan 對變色龍情有獨鍾。

不過,他並不是迷戀變色龍那種變色隱身的特性,而是對這種動物本身着迷。他的推特賬號是@chameleon_jeff,在最近的一次播客中,他解釋了自己的興趣:變色龍的眼睛可以獨立向不同方向移動,“前爪兩趾,後爪三趾,展現了非常有趣的進化軌跡”,而且它們還有強大的舌頭機制。“它們有點像是地球上的外星生物,”他說。

這個怪癖看似無關緊要,卻透露了很多關於這位僅用十人團隊、零風險投資就打造出全球最大交易平臺之一的傢伙的信息。

在過去十二個月裏,Hyperliquid 處理了 1.8 萬億美元的交易量。該平臺佔據了全球永續期貨交易的 10% 以上,處理了超過 70%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永續交易量。其總價值已增長到近 20 億美元。每天有超過 20 萬活躍用戶在該平臺上交易,創造了數億美元的收入。

Jeff Yan 最初並未打算打造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之一。然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做到了。Jeff 看到了別人忽略的問題,並解決了它們。

系統思考者的成長之路

Jeff Yan 的加密之旅始於加州帕洛阿爾託,他在那裏長大,處於硅谷的核心地帶。與許多投身於消費互聯網公司的同齡人不同,Jeff 被數學、物理學和複雜系統的交叉領域所吸引。

早在 2013 年,當大多數高中生還在忙着籌劃舞會對象時,Jeff 已經代表美國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並帶回了金牌。這足以讓他進入任何想去的大學,甚至可能在畢業前就拿到幾份工作邀請。

於是,他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哈佛大學,學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隨後立即加入了 HRT(Hudson River Trading),一家高度神祕的高頻交易公司,在那裏,人們僅憑比別人快幾微秒就能賺取數百萬美元。

“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市場的知識,以及如何嚴謹地思考它們,”傑夫說。在 HRT,他處理了融合工程和數學的複雜問題,學會了構建低延遲系統,能夠每秒執行數千筆交易。他理解了做市商如何提供流動性,以及不同類型的交易流如何影響市場效率。

在 HRT 工作幾年後,他離開了公司,開始探索加密貨幣領域,因爲他嗅到了機會。

2018 年,他嘗試構建一個二層預測市場平臺,甚至籌集了一些資金,搬到舊金山,組建了一個團隊。但那次創業失敗了,監管的不確定性和用戶採用率不足扼殺了它。不過,這段經歷讓 Jeff 學到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明白了加密用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 2018 年到 2022 年間,Jeff Yan 的預測市場平臺失敗後,他將注意力重新轉向交易。他開始將加密貨幣交易作爲副業,並很快發現了市場中的重大低效現象。意識到機會的他擴大了業務規模,並於 2020 年初創立了 Chameleon Trading,一家加密貨幣做市公司。在牛市期間,Chameleon Trading 迅速成長爲中心化加密交易所中最大的做市商之一,鞏固了 Jeff 在量化交易領域的聲譽。

然後,FTX 的事件發生了。

2022 年 11 月,山姆·班克曼-弗裏德的帝國崩塌,標誌着這個曾被視爲加密未來的交易所的隕落。還記得 FTX 那份價值 1.35 億美元的場館冠名協議嗎?他們還有湯姆·布雷迪、拉里·戴維等名人的代言。

“我們親眼見證了 FTX 的問題,”Jeff 回憶道。“人們意識到,加密貨幣本來是充滿樂趣的遊戲,直到發生一些糟糕的事情。”

Jeff 目睹了數十億美元因用戶信任中心化平臺而一夜之間蒸發。大多數人會將此視爲遠離加密貨幣的警告,但 Jeff 卻視其爲挑戰。

在車庫裏建造“火箭”

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是打造一個能與大型中心化交易所競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想法簡單,執行卻幾乎不可能。

Jeff 考察的每個區塊鏈都有問題。以太坊太慢。二層解決方案增加了延遲。Solana 相對較快,但對嚴肅的交易來說仍不夠快。每個選擇都需要妥協,這會讓交易所變得更糟。

於是,Jeff 做出了任何理性人都會做的事。出於用戶體驗需求的必要性,他決定從零開始構建自己的區塊鏈。

最終結果就是 Hyperliquid——一個專爲交易設計的區塊鏈,每秒可處理 20 萬筆交易,並實現近乎即時的最終確認。用戶可以在超過 145 個不同市場上使用高達 125 倍的槓桿,同時將資金保留在自己的錢包中。

在大多數初創公司的故事中,這通常是轉向頂級風險投資公司募集 5000 萬美元並僱傭數百名工程師的時刻。然而,傑夫的方式與衆不同。他通過交易公司的利潤資助開發,保持團隊精簡,僅有十人。

“我們是自力更生的,”他說。“我們不需要融資,所以決定很簡單。”

Jeff 認爲,讓風險資本家在去中心化網絡中持有大量股份會成爲“網絡的傷疤”,並損害其長期發展。

這種自力更生的方式讓 Jeff 能夠專注於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而不是迎合投資者的期望。這也促成了 Hyperliquid 最具創新性的功能之一:2024 年 11 月平臺推出 HYPE 代幣時,31% 的代幣直接根據用戶的交易活動分配給用戶。這是加密貨幣領域規模最大的以用戶爲中心的代幣分配之一。其餘代幣分配給了未來社區獎勵(38.88%)、核心貢獻者(23.8%)、Hyper 基金會(6%)、社區撥款(0.3%)以及協議升級的小額分配(0.012%)。

這種代幣分配方式之所以可能,是因爲 Jeff 沒有將股權出售給要求優先分配的風險資本家。保持獨立使他能夠優先考慮社區所有權而非投資者回報。

2023 年 Hyperliquid 推出時,沒有新聞發佈會,沒有網紅合作,也沒有時代廣場的廣告牌。Jeff 只是打開了大門,靜觀其變。

結果是爆炸性的增長,出乎所有人意料。在 100 天內,日交易量達到 10 億美元。到 2025 年中期,月交易量達到 2.48 萬億美元,使 Hyperliquid 與幣安和 Coinbase 並駕齊驅。

Hyperliquid 在短短兩年內從零增長到超過 54.5 萬用戶。

“我們沒有營銷部門,”Jeff 坦言。“我認爲社區做得非常出色——比所有這些中心化交易所的營銷部門都強。”

這並非運氣。傑夫設計整個平臺時,始終圍繞着與用戶利益一致,而非從用戶身上榨取價值。

這種激進的方式可能讓其他交易所即使想模仿也無法做到。當你已經從風險投資家那裏籌集了數億美元時,你無法輕易將大部分代幣分給用戶。

生態系統

雖然 Hyperliquid 最初是一個永續期貨交易所,但 Jeff 的願景始終超越簡單交易。2025 年初,平臺推出了 HyperEVM,一個與以太坊兼容的虛擬機,允許開發者直接在 Hyperliquid 的區塊鏈上構建金融應用。

生態系統增長迅速。Felix,一個抵押債務頭寸的協議,現在管理着超過 4 億美元的資產。HyperLend,一個借貸協議,則管理着 3.8 億美元的資產。據 Jeff 說,最終願景是將所有金融活動集中在一個平臺上。

Jeff 發現的問題在所有加密交易所中普遍存在:複雜的高頻交易者使用機器人,在做市商發佈價格後迅速買入或賣出,在價格變動時搶在做市商更新報價之前操作。因此,做市商被迫擴大點差以保護自己,而普通交易者最終支付更多費用。

Hyperliquid 通過降低快速“喫單”訂單的優先級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訂單會搶佔過時的報價。相反,平臺爲做市商提供公平的機會來更新價格,這意味着更小的點差和對所有人的更優價格。

平臺的訂單匹配引擎使用價格-時間優先機制,並加入了平滑執行的規則。特殊訂單,如取消訂單和僅掛單,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優先於普通訂單,這意味着做市商可以在被快速交易者搶單之前響應新信息並修改報價。

這一微妙變化鼓勵做市商提供更小的點差,因爲他們不太可能因延遲套利而虧損。結果是爲平臺上所有交易者提供更好的定價和更多流動性。所有這些都在鏈上進行,因此過程透明,用戶獲得更公平、更一致的結果。

這種技術複雜性可能是專業交易者——那些對執行質量最爲敏感的人——選擇使用 Hyperliquid 的原因,儘管他們可以訪問全球所有中心化交易所。

未來展望

不過,傑夫面臨一個有趣的問題:如何擴展一家僅有 10 人的公司來處理數萬億的交易量?

他的解決方案一如既往地反直覺。他沒有僱傭更多人,而是構建工具,讓其他人能在 Hyperliquid 上開發。

“如果某件事可以由別人來做,就應該由別人來做,”Jeff 說。“我們幾乎沒有都做不了。我認爲這實反而是因禍得福。”

平臺最近推出了無需許可的市場創建功能,允許任何人通過質押 HYPE 代幣創建新的交易市場——不過需要 100 萬 HYPE 代幣(價值數千萬美元),這並非人人都能負擔。對於能達到這一門檻的人,開發者可以保留他們創建的市場高達 100% 的費用,這是傳統交易所永遠不會提供的條件。

Jeff 還在與主權財富基金討論構建金融基礎設施,儘管他不願透露具體地點。目標是證明去中心化系統可以處理國家金融系統的規模和複雜性。

2025 年 7 月,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 Sonnet BioTherapeutics 宣佈轉向加密領域,成立了一個價值 8.88 億美元的實體,專注於持有 HYPE 代幣。這筆交易將使新命名的 Hyperliquid Strategies Inc. 成爲美國上市公司中持有 HYPE 代幣資產最大的公司。

在一個充滿改變一切宏大承諾的行業中,Jeff 打造了一個簡單…好用的東西。沒有關於爲無銀行賬戶者提供服務的宏偉宣言,也沒有 Web3 改變世界的宏大願景。只是一個交易者真正喜歡使用的平臺。

“我們專注於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Jeff 解釋說。“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這種方法似乎正在奏效。Hyperliquid 現在處理全球加密衍生品交易的 10% 以上,僅靠一個十人團隊和零營銷預算。對Jeff 來說,這只是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工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