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錢包Bonding Curve打新解讀》
幣安錢包 @BinanceWallet 剛纔官宣跟 @four_meme_ 整了個活,明天要做基於Bonding Curve的項目打新。
我來解讀一下玩法以及推測一下爲什麼會弄出這個產品的原因。
📶玩法解讀:
Bonding Curve代幣銷售的特點就是買的人越多,代幣價格越高,隨着供需關係幣價不是固定的。
打新開始後,越早買入的人代幣成本越低,在打新過程中你可以隨時買入,也可以隨時賣出給別人,或者一直拿着等Alpah listing後上市交易。
這個玩法之前參加過 @aspecta_ai 的都很熟悉了,幣安錢包的這個更簡單,沒有抽獎之類的,就是開盤後市值自發博弈定價。
幾個需要注意的點:
1、還是有積分門檻
2、用 $BNB 參與,終於給 $BNB 賦能了
3、如果達到了認購上限,幣都買完了,你還是可以掛買單,但無法撤回,直到結束。
🛜爲什麼要搞這個?
過去一段時間,獅兄跟一些小夥伴就交流過當前Alpha已經面臨很大的困局:
那就是願意接受通過空投直接上Alpha或者超募IDO的優質項目越來越少。近期上的很多項目我都聞所未聞,質量肯定也有限。
是項目不夠了嗎?其實不是,看看Kaito pre-tge的榜單就會發現,大量的優質項目還在等待合適的TGE時機。
爲什麼他們不願意去參與Alpha上幣?-- 因爲市值上限有限,對項目方和VC來說不划算。
一旦通過Alplha 湊合着TGE後,後續想要爬天梯去夠合約,甚至現貨都難上加難。所以很多項目方乾脆選擇了拖着等坑位。
這樣一來,幣安錢包搞出Bonding Curve的打新就順理成章了。因爲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正式TGE之前,讓散戶們提前釋放購買力,達成價值發現(估值推高)。
這樣以來,很多項目也可以達成用相對能接受的估值上線的目的,對VC也有交代了。而Alpha優質項目源緊缺的問題就解決了,Alpha 可以又拓展一段時間。
如果說之前固定估值的IDO是讓利特賣會,那麼現在的IDO就是拍賣會了。之前是隻要參與了就無腦穩賺,現在是除非你在早期搶到,否則就需要動腦子評估一下去買到的份額在開盤後是否還有油水。
如果還是無腦衝鋒,把本來只值20M的項目還沒TGE就炒到100M,那前面買到的人可以直接“澆個朋友”,最終讓價格停留在一個市場大家比較能接受的位置。
*⃣值不值得搞?
當然了,新模式總是需要有示範效應的,所以我建議只要有分的,還是要去搞一下。
會不會成最後上車的接盤俠?
要知道,全部拿來賣的幣數量有限,意味着即便全部被搶光了,價格上漲也是頂的。
如果你是幣安,希望第一個樣板工程成功,會怎樣做?對,讓即便價格頂格了上線後依然有賺不就得了?
我猜大概率就是這個劇本了,第一個項目最終市值會因爲價值發現,在打新階段就時候高於其他傳統IDO的項目,但上線後依然有點賺頭。
這個項目是啥還沒透露,說實話挺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