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了 5 個倒閉的工作室,我發現活該啊!
最近密集聊了幾個有過合作的工作室,情況都不太好。因爲關係比較好,有些話也能聊得比較徹底,這樣挺好,交心。聊了 9 個,倒閉了 3 個,還有 2 個正在關閉之中,其他幾個也都在掙扎轉型。
不客氣地說,很多工作室真應該早一點關門。
什麼是工作室?
就是有很多號的。這只是表象,其實工作室就是槓桿機器,這裏面的槓桿包括:
▰ 人力槓桿:招募員工、組建團隊
▰ 資金槓桿:集資、託管、投資、借貸
▰ 技術槓桿:科學家、服務器、腳本、機器人
▰ 信息槓桿:所謂投研與信息差
當然還有更多槓桿,但這幾個是最重要的。那這麼多槓桿用在哪裏呢?PoW,大部分都是在做「基於工作量」的事情,比如測試網交互、肝白、0 擼小遊戲、主網 txn 交互。
一條道走到黑,我聊的工作室大部分都把槓桿用在了交互類項目,堅決不碰交易類。
Why?
對於工作室來說,交易類太難了,因爲很難用 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標準操作流程來執行,但比 SOP 更麻煩的其實是「確定性」。
沒有確定性就沒有辦法計算賠率,甚至有沒有回報都不知道,所以很多牛逼一點的工作室都仰仗「確定性投研」活得還可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信息差」。
有趣的是,信息差和 PUA 就像雙生子,越是 PUA 的項目、參與的人越多,但真相往往是:大毛無聲,簡單且確定。
此時我靈機一動: 如果存在一個交易類項目,資源好、有格局、有確定性,最好還沒被太多工作室發現…那豈不是擼毛行業從 PoW 「工作量證明」 到 PoS 「策略證明」轉型的完美標的?
這麼一說,一拍腦袋還真想起來一個 — 鏈抽象的龍頭項目 UX,一個 meme 和主流幣交易平臺。我對這個項目的印象是硬核技術 + 抽象營銷,團隊也是挺心直口快的。
反正我入行 6.9 年,很少見一個項目坦誠到把「確定性」掛腦門上還自己動手寫教程的,不信,可以打開CXO @HelloLydia13 的置頂文章。
然而,當我興奮地把這個信息分享給幾個老闆時,他們紛紛搖頭,我問爲什麼,他們說,拼不出來這個項目的名字…我拍案而起,何止是名字!
您看看,UniversalX @UseUniversalX ,讀這名字,舌頭在嘴裏得繞好幾圈,可不得累壞了?好在中文區的營銷做得比較機靈,很早就把 UX 這個縮寫佔了,我一直念優叉優叉倒也沒留意,但對於第一次接觸的,確實夠嗆。
另外,UX 的代幣叫 $PARTI ,因爲背後是 Particle Network 這個老牌基建項目,UX 是 Particle做的官方產品,害,有點理解門檻但也能理解,畢竟 $PARTI 是生態幣不只是平臺幣。
還有,UX 這第 1 季交易空投激勵計劃其實是第二季,上一季叫第 0 季,也是給我繞了一會兒。 $PARTI 第 0 季給了 4-5 倍手續費的空投,甚至有人拿到 A7 的大結果,再加上 TGE 直通幣安 、OK,我當時的時間線上全是喜報。
說完了吐槽,再說說亮點。
還得已經 TGE 的項目充滿了老藝術家的沉穩,明牌告訴你,賽季就幾個月,你們過來交易,我順便打磨打磨產品,結束髮空投,皆大歡喜。
另外,UX 鼓勵真實用戶交易,這點很重要。翻譯一下,只要是真實交易行爲,就有鑽石獎勵,也就會獲得空投。
與之相關的就是安全,你想擼空投,它要你本金的項目太多了。UX 是自託管,平臺無法作惡,自己管好私鑰就行。
另外,作爲 meme 交易工具紅海里的新生代健將,UX 在返現和返傭比例上也是給得非常狂野,有心的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降低磨損的方法。
當我把這些跟工作室朋友科普完畢,他們紛紛表示,能行,破產之前再幹一票大的,你覺得能行嗎?精明如我,向他們 CX 的同時,我也實現了嘴擼。
是的,UX 也搞了一個類似 YAP 的東西,還沒完全上線,但我已經搶跑了,等福報。
這就是 2025 年,低調、安全、被忽視的確定性機會,適合個人及工作室,完美上槓杆。
現在免費分享給你,記得點贊收藏,免得用到時候找不到!
最後附上傳送門
https://universalx.app/user/x/welinkBTC?inviteCode=RMZMX5&code=RMZMX5
已經有124位用戶通過我的邀請加入了UX
大家抓緊刷起來吧,兩個月後喫肉喝湯看大家了
最後 chance you 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