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I 新創公司 Manus 近期在中國大規模裁員、總部遷至新加坡的重大變動,並深入剖析背後的地緣政治、資本壓力與技術困境,帶領讀者理解這一事件對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深層意涵。 (前情提要:中國爆紅AI代理「Manus」獲矽谷Benchmark領投7500萬美元,估值站上5億鎂 ) (背景補充:Grok4智力比分贏了OpenAI o3和Gemini 2.5 Pro!多元競爭轉戰政治面? ) 在 今年初爆紅的 AI 新創公司 Manus 七月突然大規模裁員、總部遷徙、社羣帳號內容全數清空…這不僅是企業策略的轉彎,更是一場技術、資本與地緣政治三方角力下的縮影。 根據官方公告,Manus 宣佈在中國裁員近七成,約 80 名員工遭到裁撤,僅 40 多名核心技術人員轉往新加坡新總部、同時終止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並將中國社羣平臺帳號內容全部刪除,一連串動作,迅速成為兩岸科技圈與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裁員、遷徙、合作終止:Manus 為何急踩煞車? Manus 曾被譽為「全球首款通用 AI 智慧體」,能協助用戶寫 PPT、找房、分析股票等,吸引大量中國用戶搶碼體驗。然而,短短數月後卻大變樣,對外,Manus 僅表示此舉「基於經營效率考量,將專注於核心業務發展,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但事實上,這場「撤離」與中國科技企業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海外遷徙潮密不可分。除了 Manus,像 AI 影音工具 HeyGen 也已將總部從深圳搬至洛杉磯,背後多與地緣政治與資本壓力有關。 據瞭解,Manus 今年 5 月獲得美國矽谷知名創投 Benchmark 領投 7,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但由於美國「對外投資安全計畫」限制,該交易正被美國財政部審查。投資人為規避美國監管,明確要求 Manus 必須將總部遷出中國,才能順利接入 OpenAI 等國際生態圈。 資本與技術困境:AI 創業公司如何在夾縫中求生? 除了資本壓力,技術封鎖也是 Manus 被迫轉型的核心。隨著美國對中國 AI 晶片禁售升級,連輝達 (Nvidia) 特供版 H20/L20 晶片也無法供應,導致 Manus 難以獲得先進算力支撐產品運算。新加坡雖然市場規模有限,但作為國際資本與技術樞紐,能為 AI 創業公司提供更穩定的運營環境。Manus 也在當地開出 AI 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職缺,年薪是中國的三倍,顯示其轉型決心。 從社羣層面觀察,Manus 已將中國微博、小紅書帳號內容全數清空,其 X 帳號則標記新加坡為所在地,持續對海外市場推廣。這一系列舉動,無疑是對中國市場的「徹底切割」。 AI 產業鏈全球重組下的啟示 Manus 的大規模裁員與遷徙事件,讓外界再次見證地緣政治、資本力量與技術封鎖如何深刻影響新創企業的生存路徑。當資本、技術與市場三大因素隨時可能變臉,唯有保持高度敏銳與彈性,才能在動盪中找到下一個落腳點。Manus 的故事,也許只是全球科技競爭新篇章的序曲。 相關報導 法幣沒救了!馬斯克喊「美國黨支持比特幣」,中本聰思想或成黨綱 川普開嗆馬斯克美國黨「根本來亂」,共和黨幕僚戰翻:讓他滾回南非 馬斯克「美國黨」註定失敗?為何百年來第三勢力無一成功:歷史墳場與制度鐵壁 "AI 獨角獸 Manus 一夜清空社羣、裁員七成,出逃中國背後的真相是?"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