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資本洪流中的加密十字路口
2025年7月,當Circle股價在納斯達克單日暴漲23%的消息刷屏時,螞蟻集團宣佈將USDC納入其跨境支付體系的新聞再度引爆市場……傳統資本與加密世界的邊界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融。藉此機會,金色財經在2025年7月10日舉辦了一場以(牛市還靠講故事?監管、機構、巨頭來攪局了)的space,
在本場space,我們邀請到了幾位長期關注行業結構變遷的重磅嘉賓,一起展開探討。
他們分別是:
楊歌Gary,CICADAFinance孵化投資人,星瀚資本創始人,EurekaCapital創始人、@gary_yangge
Chloe,HTXRESEARCH負責人,@ChloeTalk1
AngelaTong,CMODFGandJsquare,@AngelaT0731
DC大於C 宏觀鏈上數據分析師,@DL_W59
“華爾街的入場是數據赤裸裸的證明,”Circle早期投資人Angela在本場Space中指出,“機構持倉佔比從2020年不足1%飆升至如今的15%,巨鯨交易量佔比三年內從35%躍至58%。”而投資人Gary的論斷更犀利一些:“這是階段性招安——傳統金融用KYC和合規監管收編加密貨幣,但去中心化的終極目標不會消亡。”
這場持續兩小時的討論,揭開了加密行業在資本狂潮中的撕裂與重生。
第一部分:比特幣還屬於普通人嗎?去中心化精神正在被稀釋?
Angela:散戶還可以參與,但話語權將轉移到機構
“我覺得散戶還是可以持續持有BTC的,只是漲幅空間不會像以前那麼大了。ETF通過後,機構確實進來了,帶來了一部分穩定的買盤,也把BTC真正變成數字黃金。但也意味着,未來價格走勢的話語權更多地掌握在機構手裏,波動率可能沒以前那麼劇烈,但長牛更可能出現。”
她補充:“這不是徹底‘投降’,也不是全面‘招安’,是一次角色轉換。”
Gary:這是一次階段性的招安,第一曲線即將結束
Gary將比特幣的發展分爲兩個階段曲線。
“第一階段,是比特幣的精神傳教者遍地開花的時代。無論是中本聰還是早期極客,都是反體制、反金融、反中心化的實踐者。但現在,我們正進入第二曲線,一個以資產管理、機構邏輯主導的新階段。”
他強調:“目前的成交量結構其實已經從散戶轉向機構、再轉向大機構,最終甚至走向國家儲備、政府主權層級。Circle、貝萊德,這些參與者不再是投機者,是全球資本的正式代表。”
“所以我說,這是階段性的招安。不是比特幣失去了價值,而是我們要重新定義它的價值邏輯。”
DC大於C:黃金式路徑可能正在複製,散戶依舊可以抓住牛市
大樂從宏觀政策、鏈上數據角度指出:
“2004年,黃金現貨ETF上市後,黃金用了十年左右時間,從2萬億美元漲到了13萬億美金,翻了6倍。ETF是資產流入、形成長期增量資金的重要工具。”
“比特幣未來會不會也走出一段長牛?我覺得是有可能的。機構固然會佔據更大比重,但散戶依舊可以通過早期佈局抓住紅利。”
他補充:“要接受一個現實,比特幣已經變成傳統金融的組成部分了。想靠小道消息或社區炒作獲得超額收益的時代正在過去。”
第二部分:幣股聯動與雙軌發行的現實路徑
話題轉向近期香港、美國等地出現的“發幣+發股”雙軌案例。主持人點出Circle借殼上市、Base提出考慮發幣、MicroStrategy以“買幣”方式助推公司股價等事件,引導討論:幣股聯動是否成爲新趨勢?
Chloe:Base等項目已經在探索雙軌
“其實早在2021年,Coinbase就想過發股的同時發幣,但當時的監管環境太緊張,沒能實施。”
“現在你看,Base明確表示可能會發自己的Token,Worldcoin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包括最近Arkham也在考慮上市與發幣並行。”
“從交易所、Layer2到AI項目,雙軌操作的案例越來越多。未來項目不僅要考慮鏈上用戶,也要考慮股東。”
她指出:“未來很多公司會先通過傳統上市獲得合規融資,再發幣建立社區共識,反之亦然。”
Angela:複製MicroStrategy的路徑,普通人要注意風險
Angela從風控和財務結構角度補充:
“MicroStrategy的邏輯是,它有穩定現金流、賬上有BTC等加密資產,同時股東願意爲BTC溢價買它的股票。這三點缺一不可。”
“但這模式不是誰都能複製的。一旦項目用市值較小的幣來撬動股價,波動性會極大放大風險,特別是對於沒有辨別能力的散戶。”
她警示:“我們不能把‘買公司等於買Token’的邏輯泛化。那是合規與資本博弈下的一種特定結果,而不是標準答案。”
Gary:幣股聯動路徑有兩條,證券化和代幣化不是一碼事
“其實所謂幣股聯動,它有兩條路徑。第一種,是把持有加密資產的公司證券化,讓股價映射BTC或其他Token;第二種,是機構把股票映射成代幣。
“這兩條路,監管上是兩種邏輯:前者要遵守資本市場規則,後者則更多是鏈上證券(SecurityToken)的邏輯。”
“目前來說,真正推進的是ToB市場,機構間更容易達成共識。ToC市場還面臨教育門檻。”
第三部分:穩定幣的中美競爭與全球擴張
Space進入中場,主持人拋出最前沿話題——Circle借殼上市、京東/螞蟻入局穩定幣、天才法案,以及拉美非洲穩定幣新生態。穩定幣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是全球金融競賽的橋頭堡。
Chloe:HTX推出多種穩定幣,參與全球貨幣化博弈
“我們目前已經上線了USD1、EUR1、HKD1等多個穩定幣產品,並與多個交易平臺、錢包和支付公司達成合作。”
“特別是在拉美、非洲,我們做了很多免手續費推廣計劃,推動穩定幣實際支付、跨境結算的使用場景。”
她指出:“天才法案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法案。它不是收緊監管,而是把美元穩定幣發行權外包給合規第三方,擴大美元體系的加盟商隊伍。”
“這是美元全球化的新方式,把‘造幣’外包出去,讓更多人幫它擴展。”
Gary:人民幣穩定幣用途要分階段看
Gary從中資背景出發分析:
“目前在岸人民幣穩定幣更多作爲記賬工具,政策風險和合規邊界暫無給出明確定義。”
“但離岸市場可以逐步試點,比如在東南亞、阿聯酋做跨境清算場景試水。”
“從貨幣演化看,穩定幣必須經歷‘記賬→承兌→貨幣’三階段。我們現在很多項目還停留在第一階段。”
他補充:“別急於求成,穩定幣是比DeFi更慢的業務。”
第四部分:華爾街主導格局與加密市場的下一步
隨着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主導ETF,華爾街是否已經主導了BTC的市場節奏?未來政策路徑、資金風向又會如何演化?
DC大於C:資金還在博弈,但方向明確
“流動性氾濫還沒有徹底,它們仍然處於邊走邊看的階段。”
“最近幾輪反彈,其實不是完全由ETF驅動,而是圍繞降息預期、BTC的政策利好,宏觀變量展開的節奏交易。”
“但趨勢很清晰:傳統資金在尋找確定性,ETF是這個趨勢的起點而非終點。”
第五部分:HTX的穩定幣野望
Chloe披露:“我們上線USD1等穩定幣,核心是搶佔離岸美元市場。現已實現:
全球首家支持TRX鏈USDC充值
持有歐洲穩定幣牌照推動歐元穩定幣交易
在拉美/非洲推行零手續費政策(5月6日-12月31日BTC/USD1交易全免)
這不是賽道競爭,而是重建支付邊疆。
結語:從傳教者到資產管理者,加密市場走向雙曲線時代
“我們今晚討論了華爾街是否‘招安’了BTC、幣股聯動的底層邏輯、中美穩定幣路徑分化,以及傳統資本的重塑加密市場的節奏……可以看到,加密正在告別早期的傳教者時代,進入一個由機構、法律、穩定幣、ETF主導的第二曲線。”
而這條第二曲線是否會徹底改寫去中心化的精神原點?是否會讓比特幣與區塊鏈成爲另一個“金融商品”?這些仍然是未解之問。
正如Gary所說:“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不是中本聰理想的實現者,而是加密資產製度化進程的推動者。”
加密資產的未來,既關乎理念,也關乎資本與制度。在資本與理想之間的縫隙裏,也許正是新一輪Alpha的土壤。
直播回放鏈接:https://twitter.com/i/spaces/1RDGlzPzdvqxL
備註:本文基於嘉賓的直播討論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