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Built for Scale: Why Sui Stands Out   

原文作者:Will Ogden Moore   

原文來源:https://research.grayscale.com/  

編譯:Daisy, 火星財經

爲規模而生:Sui的脫穎而出之道

  • Sui是一款爲規模化而設計的下一代區塊鏈,旨在支持大衆消費級應用(及其他場景)。Grayscale Research認爲,Sui憑藉技術優勢與配套戰略的完美結合,有望在擁擠的智能合約平臺加密領域中脫穎而出。

  • 要讓數十億用戶涌入,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必須提供至少與當前Web 2.0應用同樣吸引人的功能。這意味着既需要高交易吞吐量,又要爲主流用戶降低使用門檻。儘管實現難度極高,但我們認爲Sui可能已具備成功要素。

  • 由Facebook的Diem區塊鏈項目核心貢獻者創立的Mysten Labs,是Sui背後的核心團隊。Mysten不僅擁有頂尖技術實力,更採取垂直整合的主動開發策略——不僅在區塊鏈底層構建,還全面佈局應用層生態。

  • 該區塊鏈的原生代幣SUI目前市值約100億美元[1]。作爲一個相對早期的項目,其流通量僅佔總供應量的33%;超過50%的代幣將在2030年後逐步釋放[2]。

Sui於2023年上線,創始團隊來自Facebook Diem區塊鏈項目的核心成員。他們在Facebook的使命本就是打造能支持數十億用戶的加密平臺,換言之,這個團隊從第一天起就着眼於全球級規模。離開後創立Sui時,他們延續了此前技術積累的底層架構。

作爲新一代區塊鏈,Sui聚焦兩大核心:易用性與可擴展性。其目標是提供超越頂級Web 2.0科技公司的用戶體驗,同時實現鏈上資產所有權與全球即時價值轉移。因此我們相信,加密領域的下一個消費級"殺手應用"很可能誕生於Sui生態。

SUI作爲該網絡原生代幣,已被納入Grayscale智能合約平臺加密領域投資標的。Sui網絡主要在費用收入與市場份額方面與Solana、以太坊Layer 2、The Open Network(TON)等高吞吐低成本公鏈競爭。在這個擁擠的賽道中,並非所有項目都能成功。唯有具備差異化特性的網絡才能突圍。

Grayscale Research認爲Sui可能具備以下差異化特性組合:

技術:採用Move編程語言及獨特的區塊鏈架構,使Sui特別適合支付和遊戲等場景

團隊:來自Facebook的創始團隊(現Mysten Labs)擁有產品、計算機科學和密碼學領域的深厚專業背景,並獲a16z與Apollo Global支持

戰略:Mysten團隊採取協同策略構建完全去中心化的垂直產品棧——不僅開發區塊鏈底層,同時建設應用層以促進生態成長

自2024年初以來,SUI一直是加密領域表現最優秀的資產之一,其漲幅超越比特幣(BTC),也跑贏智能合約平臺板塊整體及直接競爭對手Solana(SOL)、以太坊(ETH)和Avalanche(AVAX)(見圖表1)。

圖表1:SUI是過去一年加密市場表現最佳的資產之一

後續章節我們將探討Sui的獨特之處、生態增長與網絡效應所需的關鍵要素、進展與採用情況、價值累積與費用機制、代幣供應及主要風險。

Sui的差異化優勢

所有區塊鏈都追求(特定約束下的)可用性與可擴展性。Sui的獨特性在於其技術、團隊支撐及垂直整合戰略。

  1. 技術:區塊鏈設計與編程語言

區塊鏈設計:

  • Sui的技術架構專爲全球級擴展性打造,尤其適合支付、遊戲等高頻率低延遲場景

  • 可預測的低交易費:低成本與平滑的費用機制有助於降低摩擦、優化用戶體驗

  • 基於對象模型與並行處理:與以太坊、Solana等基於賬戶模型的區塊鏈不同(需更新全局智能合約賬本),Sui採用對象模型——每個資產都是與錢包綁定的獨立對象,支持交易並行處理。通過僅更新相關對象而非共享全局狀態,該模型減少計算量、提升效率,增強網絡擴展性

  • "快速路徑"執行:Sui區分簡單資產轉移與複雜智能合約調用[3],點對點簡單交易通過"快速路徑"實現近即時最終性[4],這使其特別適合支付場景

  • 水平擴展:不同於多數區塊鏈,Sui網絡容量隨算力增長。驗證節點可通過增加服務器提升性能,團隊數據顯示硬件性能提升8倍可帶來吞吐量同步增長且不增加延遲[5]

這些特性使Sui在市值前五的智能合約平臺中具備最高理論吞吐量[6]、最低成本及最快最終確認速度(圖表2)[7]。截至2025年7月,Sui的實際TPS(每秒交易數)仍落後於Solana,但這反映當前採用階段而非成熟期的理論能力。我們相信隨着生態發展,該數據將顯著提升。

圖表2:市值前五智能合約平臺關鍵指標對比

編程語言:

Sui採用的Move語言由Mysten Labs團隊成員在Facebook期間開發,基於全球熱門語言Rust改造。作爲高級編程語言,Move爲智能合約開發提供強安全保障,大幅減少常見編程錯誤與漏洞[8]。相比之下,以太坊的Solidity語言缺乏內置保護機制,開發者需手動實施安全最佳實踐。

2.團隊:頂尖創業者與深厚經驗

Mysten Labs匯聚了在產品、計算機科學和密碼學領域屢獲殊榮的技術專家,核心創始成員包括:

  • Evan Cheng:Mysten CEO,曾任Facebook/Meta工程總監

  • Sam Blackshear:Mysten CTO,在Facebook/Meta期間創建Move語言,曾任Diem項目首席工程師

  • Adeniyi Abiodun:Mysten產品負責人,曾領導Facebook/Meta加密項目(含Diem和Move語言)

  • George Danezis:Mysten首席科學家,獲計算機實驗室Ring獎

  • Kostas Chalkias:Mysten首席密碼學家,曾任Facebook/Meta密碼學負責人,三次獲密碼學研究最佳論文獎[9]

Mysten Labs團隊超100名成員中持有75+個博士學位[10]。我們認爲其核心優勢在於能將技術專長直接轉化爲產品,而競爭對手基金會往往更偏學術路線。

3.戰略:垂直整合路徑

Mysten不僅參與區塊鏈基礎設施層,還深入Sui應用層,構建全網絡的產品、工具和消費級應用,包括:

Walrus

創新型去中心化存儲解決方案,兼顧性能與成本效益。相比AWS等中心化服務商,其消除了單點故障並確保數據可信。通過獨家糾刪碼技術,存儲開銷降低80%,成本顯著優於Filecoin和Arweave[11]。現已被Decrypt、Unchained Podcast等加密媒體及Plume Network(RWA數據存儲)採用。專爲高吞吐數據密集型應用設計,涵蓋RWA數據集至大語言模型。

Walrus對去中心化存儲的革新,正如Sui對區塊鏈執行的改造:消除摩擦、降低成本、拓展現實用例。隨着Sui生態對AI模型、視頻內容及鏈下證明存儲需求的增長,Walrus有望成爲網絡數據層的核心組件。

DeepBook

Sui鏈上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面向機構級交易。相比主流AMM池,DeepBook提供精確訂單控制、更低滑點和更窄價差,受專業交易者青睞[12]。作爲生態共享流動性層,其統一訂單簿可提升資本效率,減少流動性碎片化。

目前服務Sui前兩大去中心化交易所及借貸/衍生品應用[13]。隨着機構採用增加,DeepBook可能成長爲Sui鏈上金融基礎設施的關鍵層,推動DeFi生態擴張。

其他組件

  • zkLogins:專利技術,支持Google/Twitch賬戶直接登錄鏈上應用,簡化加密操作流程

  • SuiNS:去中心化域名服務,類似以太坊ENS

  • Ika:創新網絡,支持比特幣至XRP等資產直接跨鏈交易(無需橋接或封裝代幣),其代幣擬於7月中旬推出

Sui生態(含主鏈、zkLogins、DeepBook、Walrus、SuiNS和Ika)構成了加密領域首個完全垂直整合的應用套件。

儘管Sui去中心化程度遜於部分公鏈,但這對其主攻主流消費級應用的定位可能反成優勢。成立僅兩年的Sui網絡仍處早期,Mysten團隊正通過多場景產品快速推進,降低用戶與開發者的使用門檻,這種主動策略或加速生態繁榮。

增長要素

相比以太坊、Solana等成熟網絡,Sui在開發者吸引力和生態成熟度上仍處早期[14]。但其高擴展性和用戶中心設計,使當前約100億美元市值(相當於SOL的12%、ETH的3%)的SUI代幣具備顯著增長潛力[15]。

用戶端:

  • zkLogin技術實現無摩擦入場,用戶可用Gmail等Web 2.0憑證直接訪問加密錢包(身份提供商無法獲知實際用途),此功能爲Sui獨有

開發者端:

  • 贊助交易機制允許應用方承擔Gas費,用戶可享受"零費用"鏈上交互

  • zkLogin與贊助交易結合,復刻Web 2.0體驗:用戶無需持有代幣或主動操作錢包即可完成鏈上記錄

這些特性(無縫入場、無Gas費體驗、安全開發環境下的直觀操作)爲網絡效應增長奠定基礎。

儘管處於早期,Sui今年上半年用戶增長強勁:月活用戶(MAU)從1000萬飆升至超4000萬(智能合約平臺中位列第二),近期略有回落。除Mysten產品外,第三方應用如Recrd(創作者視頻盈利平臺,日活地址49萬)和Fan TV(視頻分享,導入500萬加密錢包)也取得顯著採用[16]。

費用與價值累積

智能合約平臺的長期競爭力關鍵在於價值累積和網絡費用生成能力。Sui通過交易費產生收入,價值以獎勵形式分配給質押者(而非代幣銷燬)。

其交易費分爲計算與存儲兩部分,費率每24小時由驗證節點錨定參考價格調整。這種機制使費用全天保持相對穩定,避免類似Solana/以太坊在網絡擁堵時的Gas費劇烈波動。

圖表3:Sui交易費用低廉且相對穩定

但從創收能力來看,Sui仍落後於頭部競爭對手。以太坊和Solana 2025年預估年化網絡費用收入均超5億美元,而Sui僅1500萬美元[17]。這表明Sui網絡的用戶變現仍處早期階段,部分歸因於其平均交易成本極低(約爲Solana的1/3,以太坊的1/150)[18]。這種低成本意味着Sui需要實現更龐大的網絡活動量才能匹配競爭對手的收入規模。相較其費用收入,SUI代幣當前流通市值估值基本合理(圖表4)。

圖表4:智能合約平臺加密領域市值與費用收入對比

代幣供應持續釋放

Sui作爲早期項目,當前流通量僅佔總供應量的33%,超50%的代幣將在2030年後解鎖[19]。在同等條件下,代幣通脹可能對估值構成壓力,但網絡採用率的增長可抵消這一影響。

SUI代幣於2023年5月發行,總量鎖定100億枚,初始分配如下[20]:

  • 50%歸屬Sui基金會管理的社區儲備(用於委託計劃、驗證節點補貼、研發及資助計劃)

  • 20%分配給早期貢獻者

  • 14%分配給風險投資者

  • 10%劃入Mysten Labs財庫

  • 6%用於社區訪問計劃與應用測試

未來一年SUI通脹率爲17.4%,預計向市場釋放約17億美元等值代幣(按現價計算)[21]。

風險考量

與其他Layer 1的"純粹去中心化"路線不同,Sui採取漸進式策略:

  • 驗證節點數量較少,且質押門檻較高[22],使其去中心化程度和抗審查性弱於以太坊等成熟網絡

  • 設計上優先保障硬件性能與可擴展性

另一關鍵因素是Mysten Labs的強勢主導:

  • 短期看是優勢(能快速推進開發並交付應用)

  • 長期若生態未能進一步去中心化,可能限制區塊鏈的潛在市場

  • 當前Mysten在基礎設施層和應用層的雙重佈局,或擠壓同賽道開發者的生存空間

Sui在智能合約平臺領域還面臨激烈競爭:

  • 以太坊、Solana等佔據更高市場份額和鏈上資產

  • Monad等新興網絡提供替代性高吞吐方案

  • TON可藉助Telegram海量用戶基礎進行分發

但我們認爲,Sui的技術與Mysten的策略仍能在遊戲、交易、支付等低延遲場景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結論

Sui是爲擴展性和可用性而生的下一代區塊鏈:

  • 其架構專爲支持消費級應用設計,具備低費用、近即時最終確認和直觀入口等關鍵要素

  • 與聚焦投機用例或受限於吞吐問題的競品不同,Sui從誕生起就爲規模而生,Mysten始終致力於培育下一個"殺手級應用"[23]

當前100億美元市值疊加大量代幣待釋放,表明項目仍處早期階段,這也意味着其上行潛力尚未充分釋放。我們認爲:

  • SUI是高確信度的增長型投資標的

  • 其實現了"消費級應用上鍊"命題的多元化佈局

  • 憑藉強勁技術、Mysten頂尖團隊和垂直整合戰略,Sui具備實現這一願景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