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用戶到底有多少是賺錢的?

我有個朋友22年在某三大cex做高管,他當時告訴我的他們所數據是千分之二。也就是一千個人裏有998個是傻b。

以前有幾次有粉絲對這個數據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對於較真的人來說,這個數據可能會比大家實際體感再偏低一些。是因爲統計樣本中,新用戶和老用戶對於數據的影響不一樣。

比如實際對於每年的新用戶來說,可能水上賬戶假設佔比5%。但是以前17 18 19年虧完的用戶,只要不再充,這個賬戶就保持水下狀態,新用戶和老用戶的屍體被合在一起當做平臺總用戶一起統計,計算出這個千998的比例。

每一年會有新用戶再充進來,後來他們的結果你也知道,水下的賬戶就被計入了千分之998,一年內水上的賬戶很有可能在三五年後把憑運氣掙的錢憑本事再虧回去。所以22年千998的數據,到了現在25年,這個數據變成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我也不奇怪。

傳統金融的監管機制在保護普通人方面也有可取之處,大部分普通人不該碰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天生就是設計出來捕獲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人的人性弱點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