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vel Paramonov,Hazeflow創始人;翻譯:金色財經xiaozou
本文針對近期Celestia與Polychain的拋售事件展開分析——Polychain拋售了價值2.42億美元的TIA。我認爲這既是好事又是壞事,本文將深入探討其中的原因,以及我們能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1、難道你指望投資者不賺錢嗎?
許多人(包括優秀的研究員)將此事描述爲Polychain極具掠奪性和不確定性的行爲。一家被視爲一線基金的公司,怎能向公開市場拋售如此巨量持倉來衝擊幣價?
首先,Polychain是風險投資基金,其職責就是從非流動性時期購入的資產中獲利(難以置信我居然需要解釋這個)。
Polychain不僅承擔了投資Celestia早期階段的風險,還押注了"外部數據可用性層"這類當時全新的概念。這個理念在當時相當超前,許多人並不相信(尤其是那些"以太坊陣營"的人)。
想象一下在2008年有人發現了Spotify,並相信大家會通過流媒體服務而非CD和MP3播放器聽音樂,那麼這個人肯定會被當成瘋子。這就是當你不僅是行業新秀,而且還想在數據可用性吞吐量領域開拓新市場時的融資處境。
Polychain的職責就是承擔風險並獲取回報,和其他人並無二致。創始人承擔公司可能失敗的風險,普通人每天做選擇時也承擔着特定風險。
我們都在做選擇並承擔風險,區別僅在於風險的性質和規模。
Polychain並非唯一的投資方,還有其他多家風投基金參與。
有趣的是,沒人指責他們,因爲他們的交易數據更難追蹤。
但僅憑Polychain的拋售並不足以造成如此劇烈的價格崩盤。必須指出,這種只針對Polychain的指責是不公平的,原因如下:
他們的職責就是承擔風險並賺錢,而且做得相當出色。
他們並非唯一的拋售方,其他投資者也在行動。
這些操作對投資者有利嗎?當然。
這些操作對社區道德嗎?你懂的。
2、難道你指望團隊不賺錢嗎?
好吧,你可能確實這麼想。加密領域存在一個嚴重的盈利性問題:大多數協議並不盈利,而且它們根本不考慮盈利。根據DefiLlama的數據,Celestia目前每天僅賺取約200美元(相當於東歐一名高級軟件工程師的日薪),同時卻發放約57萬美元的代幣激勵。
這只是團隊鏈上的盈虧數據,我們對其鏈外盈虧一無所知,但我相信如此規模的團隊運營成本也相當高昂。如今,確實有一些KOL正兒八經地宣稱:"Web3協議應該盈利,企業應該賺錢。"我們居然把這種觀點當回事,是不是瘋了?
是的,我們確實瘋了,但核心問題不在於商業模式。關鍵在於團隊將代幣銷售視爲利潤,並圍繞此構建商業模式,卻從未考慮後果。如果代幣銷售就等於商業模式,那還有什麼必要考慮商業模式和現金流呢?沒錯吧?但問題是,投資者的錢不是無限的,代幣也不是。
與此同時,風險投資本就是押注具有巨大成功潛力的初創公司。許多公司並不盈利,但它們可能帶來足夠革命性或有趣的東西,吸引他人探索並發展這一理念。
不管怎樣,你總不會指望核心團隊永不拋售吧?事實是:當你的協議不賺錢時,總得從別處搞錢。基金會不得不出售部分代幣來支付基礎設施、工資和一大堆其他開支。
至少,支付運營費用是我願意相信的拋售理由之一。當然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和不同視角:一方面,他們"砸盤"傷害了社區;另一方面,他們畢竟構建了這個協議並營造了市場熱度,或許他們至少有權出售部分代幣?注意是部分,而非全部。
歸根結底,這是代幣/股權問題的體現,也是加密風投不太喜歡股權的原因。相比私募或等待退出,公開市場拋售更便捷,時間週期也更短。
3、代幣經濟學不是核心問題,代幣本身才是
顯然,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代幣投資而非股權。我們身處數字資產時代,投資數字資產不是理所當然嗎?
但這種趨勢並不像表面那麼簡單。有趣的是,許多創始人自己也意識到他們的產品可能並不真正需要代幣,他們更傾向於通過股權融資。儘管如此,他們仍面臨兩大挑戰:
正如我之前所說,大多數加密原生風投不喜歡股權(退出難度更大)。
股權估值通常低於代幣估值,而人們總想融更多錢。
這種情況不僅造成兩難,更是直接激勵團隊選擇代幣模型。代幣發行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因爲它提供了明確的公開市場退出路徑,從而更容易融資。對團隊而言,這意味着更高估值和更多開發資金。
你公司的核心股權價值不受影響。你可以保留100%股權,同時通過這些"人造"代幣籌集大量資金。這種方式還能吸引專門尋找代幣投資機會的更廣泛投資者羣體。
遺憾的是,在當前環境下99%的情況下,代幣模型讓散戶變窮、讓風投變富。或者正如Yash所說的:基礎設施/治理代幣不過是穿西裝的Meme幣。
然而當TIA上線時,它確實給散戶帶來了豐厚回報——從2美元漲到20美元。人們當時感謝團隊讓他們致富,還質押代幣獲取各種空投。是啊,我們有過那段時光,那是2023年的秋天......
當價格開始下跌後,人們突然開始散佈大量關於Celestia的恐慌情緒:傳言團隊行爲異常、代幣經濟學具有掠奪性、嘲笑鏈上收入等等。
發現問題並指出是好事,但如果僅僅因爲價格走勢,那些曾經稱讚Celestia的人現在就把其視爲"垃圾場",那就太糟糕了。
4、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風投機構幾乎不會與你爲友。他們的核心業務是賺錢,你的核心業務是賺錢,風投LP的核心利益也是賺錢。
不要因爲風投拋售就指責他們:他們的代幣已解鎖,對自己的資產擁有完全所有權,自然可以自由處置。
真正該指責的是那些一邊拋售、一邊在推特上唱多代幣的風投:這是欺騙行爲,絕不應被容忍。
商業模式不應只圍繞代幣銷售設計。要麼想出盈利模式,要麼用頂尖技術保持非盈利狀態——只要做得好,市場自會買單。
代幣經濟學對所有人公開透明:如果團隊代幣已解鎖,他們當然擁有資產完全處置權。但如果你真是項目的堅定信仰者,大規模拋售就值得商榷了。
股權投資不太受青睞,某些代幣估值存在水分且缺乏指標支撐。
團隊應在最早階段就高度重視代幣經濟學設計,否則未來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技術創新與代幣價格毫無關聯。
當K線上漲時,皆大歡喜;當K線下跌時,問題盡顯。如果同一批人前腳還在歌頌項目,後腳就大肆詆譭,那纔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