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孫宇晨(Justin Sun)將攜手一位幸運的火幣 HTX 用戶,共同踏上人類商業航天的歷史性旅程。這不僅是加密行業與太空探索的首次跨界聯動,更是一次關於夢想、冒險與突破邊界的宣言。

自火幣 HTX 啓動“火星計劃”以來,全球用戶熱情高漲,超過一萬人踊躍報名。經過多輪嚴格篩選,最終五位候選人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中有創業者、金融經營者,也有普通的“搬磚人”。他們的故事各不相同,但都懷揣着同一個夢想——飛向浩瀚太空。

我們採訪了五位候選人,聽他們分享爲何渴望這場太空之旅,以及他們對 Web3、冒險和未來的深刻思考。

Chris:從神舟五號到火星計劃的創業者太空夢

Chris 的太空夢想始於 2003 年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彼時,還是小學生的他在學校的太空主題演講中第一次感受到宇宙的神祕與浩瀚。大學時,他讀到 Frank White 的(Overview Effect),書中描述宇航員在太空中回望地球時的認知轉變,讓他深受震撼。

“我當時就想,40 歲之前一定要上太空。”Chris 回憶道。然而,商業航天的高昂費用讓夢想顯得遙不可及。Chris 深知,唯有創業成功才能將夢想變爲現實。

Chris 創辦的 Web3 初創公司曾遭遇資金鍊斷裂、黑客攻擊,甚至一度險些僱用了來自朝鮮的程序員。但這些危機並沒有擊垮他,反而成爲他通往星辰的燃料。如今,他的公司估值已達 10-20 億美元,而“火星計劃”則爲他的太空夢打開了新的可能。

“如果真的能上太空,我會帶一臺相機和一副耳機,在失重環境下聽(星際穿越)的原聲。”他說,“我想告訴地球上的人:再不切實際的夢想,也有成真的那天。”

一月:從火場到太空,消防員的冒險精神

“趁年輕瘋狂一把,再不瘋狂就老了。”這句簡單直接的話,道出了“一月”參與“火星計劃”的初心。身爲量化交易員,他習慣在金融市場中尋找機會,但生活中的,他更熱愛冒險。

一月曾是一名消防員,參與過多次救援行動。“滅火和救人時的緊張感,結束後那種成就感,是任何交易都無法比擬的。”他說。如今,火幣 HTX 的“火星計劃”讓他感到興奮:“這太酷了,以後說不定還有更刺激的活動。”在他看來,火幣 HTX 不僅是一個交易平臺,更是一個“敢做夢”的社區。

小時候,他有過許多天馬行空的幻想,如今依然保持着“赤子之心”。如果真的登上太空,他想帶一把尺子,拍一張照片,配文:“給我一個支點,我真能撬動地球。”

“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他笑着說,“在太空裏,時間或許會變得不一樣。”

張創雄:普通人的太空宣言

“我想證明,普通人也有觸摸太空的可能。”張創雄的自我介紹很簡單:“一名普通的從業人員。”但他對加密行業和太空探索的熱情,一點也不普通。

小時候,他曾幻想養一隻老虎來獲得安全感,如今他笑言:“有個潛力幣可能更靠譜。”誠然,Web3 讓他看到了資產自主的可能性——打破傳統金融壁壘,讓資產所有權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不再依賴中心化的規則。而“火星計劃”則讓他看到另一個可能:即使平凡如他,也能參與曾經專屬富豪和宇航員的太空旅行。

“加密行業和太空探索的內核是一樣,它們都在挑戰邊界,擁抱未知。”他說。

章高魁:從滑翔傘到太空,金融人的終極浪漫

章高魁是一名金融從業者,曾主導公司 IPO,對風險與機遇有着敏銳的直覺。當他看到火幣 HTX 的“火星計劃”時,第一反應是:“這纔是區塊鏈的終極浪漫!當別的平臺還在送特斯拉時,Justin 直接帶我們衝出大氣層。”

他從小就對宇宙充滿好奇:“地球在宇宙中是什麼位置?宇宙外面又是什麼?”這些問題讓他對太空充滿嚮往。生活中,他熱愛極限運動,曾獨自駕駛滑翔傘飛行 5 小時。“遇到上升氣流時,突然被拋高百米,那種心跳加速的感覺,比金融市場的任何波動都刺激。”

如果能登上太空,他想帶一株地球植物,提醒人類共同家園的脆弱。“站在太空回望地球,我想說:保護好我們的藍色星球。”

邱俊:從追星少年,到登火箭的加密老兵

邱俊是一位資深的加密從業者,也是一名天文攝影愛好者。從小癡迷星空的他,中學時就和同學一起自制火箭、研究燃料,雖然經常引發小事故,卻也種下了仰望星空的夢想。如今,他已在火幣 HTX 交易平臺深耕十年,從最早的量化交易者到堅定的 Web3 信仰者,他見證了行業的起伏,也不斷在風險中尋找自由的意義。得知火幣 HTX 發起“火星計劃”後,他毫不猶豫報名參加,“對一個天文愛好者來說,能在太空看地球、拍銀河,是一生一次的終極夢想。”

在邱俊眼中,火幣 HTX 不僅是平臺,更像一個敢想敢幹的搭檔——“十年陪伴,從開倉做到開船。”而 Web3 帶給普通人的最大機會,不只是資產自由,而是重新定義參與、擁有和協作的方式。“去中心化不是口號,它是替代權威、實現共識的新秩序。”他說,從鏈上走向太空,是一種隱喻,更是現實——是每一個相信未來的人,用行動參與敘事、改寫規則的開始。

結語:加密世界的“Overview Effect”

1968 年,阿波羅 8 號宇航員在月球軌道拍攝了著名的“地出”(Earthrise)照片,人類第一次從太空看到地球的全貌。這一視角的轉變,被稱爲“Overview Effect”(總觀效應),讓無數人重新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如今,商業航天讓普通人有機會親歷這一認知轉變。 在另一個維度上,Web3 也在悄然進行一場“去邊界”的革命——它讓普通人首次有了財富自主的可能。

孫宇晨的“火星計劃”不僅是營銷活動,更是一次象徵,彰顯了 Web3 精神:每個人都有機會追逐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

2025 年,Chris、一月、張創雄、章高魁、邱俊,他們中的一位將代表全球加密社區,飛向太空。無論最終誰成爲那個幸運者,他們的故事已然證明:

在 Web3 的世界裏,普通人也能觸摸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