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Oliver,火星財經

 

很難有人會拿着槍搶走你的不動產,但如果你擁有的是一串隨時可轉移、全球可兌現的加密貨幣,那對罪犯來說簡直就是一隻完美的行走提款機。然而,風險與機遇總是相生相伴。對於那些在全球貿易中艱難求生的中小商家而言,這串代碼代表的不是危險,而是擺脫傳統銀行體系高昂手續費和漫長結算週期的唯一希望。

 

 Shopify

 

現在,這片充滿原始活力與混亂的數字荒原,正迎來一羣西裝革履的「正規軍」。它們不是來淘金的散戶,而是掌控着全球數萬億資金流動的支付帝國。2025 年夏天,空氣中瀰漫着大戰前夕的寧靜與緊張。繼 PayPal 和 Robinhood 之後,Stripe 與 Shopify,這兩個在傳統世界裏呼風喚喚的巨頭,終於將它們的軍旗插上了區塊鏈的土地。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技術嘗試,而是一場關於未來互聯網「結算層」控制權的隱祕戰爭。戰爭的核心武器,是一種被稱爲「穩定幣」的數字美元。而戰場,則在用戶看不見的、被稱爲 Layer1 和 Layer2 的底層網絡上悄然展開。

 

無聲的槍響:Stripe 的 L1 傳言

 

2025 年 7 月 7 日,一個尋常的週一。硅谷的開發者和投資人們在社交平臺 X 上被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傳聞攪動了心神。加密領域觀察者 @ayyyeandy 發佈了一則帖子:

 

「有傳言稱,支付服務提供商 Stripe 計劃推出 L1 區塊鏈,而不是像 Robinhood 那樣選擇構建 L2 網絡。目前尚無官方確認,但我從多個渠道(包括線下和私信)聽到了這一消息。目前是 Robinhood 對陣 Coinbase,不久之後,Stripe 也將加入這場戰局。」

 

 Shopify

 

消息很短,卻像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區塊鏈世界,「L1」(Layer 1,一層網絡)和「L2」(Layer 2,二層網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戰略選擇。選擇 L2,意味着在一個現有的、成熟的公鏈(如以太坊)之上搭建自己的應用,好比在一條已經建好的高速公路上開車,雖然便捷,但必須遵守公路的規則,並支付過路費。Robinhood 選擇在以太坊的 L2 網絡 Arbitrum 上構建,就是這條路線。

 

而選擇 L1,則是一條更艱難、也更具野心的道路。它意味着從零開始,構建一條全新的、獨立自主的區塊鏈。這相當於自己投資修建一條全新的高速公路,並制定所有的交通規則。此舉成本高昂,技術挑戰巨大,但一旦成功,構建者將擁有這條「公路」的最高主權 —— 交易的驗證、費用的收取、生態的規則,都由自己定義。

 

Stripe,這家在 2023 年處理了超過 8170 億美元交易的支付巨頭,爲何要選擇這條最難走的路?

 

答案藏在 Alchemy 工程主管諾姆・赫維茨(Noam Hurwitz)不久前的一段公開評論中。他斷言:「穩定幣已成爲互聯網支付的支柱,其採用率現已超過主要的傳統卡網絡…… 正在成爲互聯網的默認結算層。」

 

對於 Stripe 而言,如果互聯網的「默認結算層」將建立在別人的 L1 公鏈上,那它永遠只是一個「租客」。而 Stripe 的目標,顯然是成爲這片新大陸的「地主」。他們曾在 2014 年擁抱比特幣,又在 2018 年因其波動性和緩慢而放棄。2022 年,他們選擇與 Circle 合作,重新支持其發行的穩定幣 USDC。每一步都極其謹慎。如今,構建自己的 L1,無疑是這家公司在看清了穩定幣的終局後,下出的最重一枚棋子。他們要的不是一張門票,而是整個牌桌的控制權。

 

商家的選擇題

 

在 Stripe 的宏大敘事之外,這場變革最先觸及的,是全球貿易網絡中最末端的毛細血管。

 

伊莎貝拉(Isabella)是一位居住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小企業主,她在電商平臺 Shopify 上經營着一家手工皮具體驗店。她的客戶遍佈全球,其中不乏來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遊客。過去,一位阿根廷客戶想要預定她的課程,需要通過傳統的信用卡網絡支付。這筆歐元款項,要經過阿根廷銀行、國際卡組織(如 Visa 或 Mastercard)、Stripe 的支付網關、最後到伊莎貝拉的西班牙銀行賬戶。

 

整個過程耗時 3 到 5 天,中間每個環節都要「雁過拔毛」,綜合費率接近 5%。更糟糕的是,由於阿根廷嚴格的外匯管制和比索的劇烈波動,客戶支付的美元等值比索,和伊莎貝拉最終收到的歐元,中間的匯率損失難以估量。

 

2025 年 6 月 13 日,伊莎貝拉收到了來自 Shopify 的一封郵件。郵件標題很簡單:(現在,用 USDC 接收全球支付)。

 

郵件內容宣佈,Shopify 正式與 Coinbase 和 Stripe 達成合作,商家可以接受基於 Base 鏈(由 Coinbase 推出的 L2 網絡)的 USDC 穩定幣支付。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商家可選擇以當地法幣形式接收款項並直接存入銀行賬戶,無需自行搭建加密支付基礎設施。」

 

伊莎貝拉按照指引,在她的 Shopify 後臺啓用了一個新的支付選項。幾天後,一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新客戶預定了課程。在支付頁面,客戶看到了一個二維碼。他用自己的數字錢包(例如 Coinbase Wallet)掃描,錢包裏預存的 USDC 在幾秒鐘內就被劃轉。

 

幾乎在同一時間,伊莎貝拉的 Stripe 賬戶顯示,一筆等值的歐元已經入賬,手續費不到 1%。沒有匯率損失,沒有等待期。對她而言,客戶是用比索、美元還是 USDC 支付的,過程完全無感。她不需要理解什麼是「Base 鏈」,也不需要管理複雜的私鑰。

 

這就是 Coinbase 與 Shopify 聯合推出的「商業支付協議」的威力。它將加密貨幣支付的複雜性完全封裝在後臺。商家面對的,依然是他們熟悉的法幣和銀行賬戶。這極大地降低了採納門檻。

 

對於伊莎貝拉來說,這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優化。但對於 Coinbase 和 Stripe 來說,這是在新戰場上爭奪數百萬商戶的關鍵一役。Coinbase 通過其 Base 鏈和錢包,掌握了用戶端;而 Stripe 則通過其成熟的支付結算網絡,掌握了商家端。他們既是合作者,又是潛在的競爭者。今天,商家可以通過 Stripe 接收來自 Coinbase 網絡的付款;明天,當 Stripe 自己的 L1 上線時,商家或許會被引導至一個全新的、更「高效」的 Stripe 支付網絡。

 

選擇權,似乎在商家手中,但真正的遊戲規則,早已由平臺巨頭們寫好。

 

新舊世界的十字路口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穩定幣「爆炸式」的採用率。根據權威數據機構的報告,截至 2024 年底,穩定幣在鏈上的年化結算量已達到驚人的 10 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主流卡組織的年處理量。

 

 Shopify

 

PayPal、Stripe、Shopify 這些巨頭的入場,正是在這個宏觀背景下發生的。它們看到了一個無法忽視的趨勢:資金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流動 —— 更快、更便宜、7x24 小時無休。

 

「穩定幣使貨幣‘廉價、快速、全球化且轉移安全’,」諾姆・赫維茨的這句話,精準地概括了其核心優勢。這些特性使其在跨境支付、零工經濟結算、乃至 Polymarket 這樣的預測市場中大行其道。

 

然而,當舊世界的金融巨頭開始擁抱新世界的底層技術時,一個深刻的矛盾也隨之浮現:去中心化的理想與中心化的商業現實之間的衝突。

 

比特幣的誕生,其初衷是爲了創造一個不受任何單一實體控制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而現在,穩定幣的發行權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手中(如 Circle 和 Tether),而通往穩定幣支付的入口,則正在被 Stripe 和 Coinbase 這樣的中心化巨頭牢牢把控。

 

Shopify 的首席運營官在宣佈合作時表示,此舉將「幫助商家輕鬆應對全球穩定幣支付需求」。這裏的關鍵詞是「輕鬆」。爲了實現這種「輕鬆」,系統必須將複雜性隱藏起來,而隱藏複雜性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集中。用戶和商家放棄了對底層資產的直接控制權(例如私鑰管理),以換取便利。

 

這形成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確實解決了傳統金融體系中真實存在的痛點;另一方面,利用該技術建立起來的新基礎設施,似乎正在複製舊世界的權力結構,只是把銀行和卡組織換成了科技公司。

 

看不見的帝國

 

回到馬德里的伊莎貝拉。她的生意因爲新的支付方式而蒸蒸日上。她不在乎支付請求是通過 Base 鏈處理,還是未來可能通過 Stripe 的某個「Stripe Chain」處理。她關心的是結算速度和手續費。

 

這正是這場戰爭最隱祕,也最深刻的地方。它不是一場關於技術優劣的極客論戰,而是一場關於商業基礎設施的無聲革命。當數百萬商家和數億用戶在享受着穩定幣支付帶來的便利時,他們腳下的土地正在悄然易主。

 

Stripe、Coinbase、PayPal 這些公司,正在構建一個平行於傳統銀行系統的、全新的全球支付網絡。這個網絡以美元穩定幣爲血液,以區塊鏈爲骨架。它們正在成爲 21 世紀的「東印度公司」,建立起一個看不見的、由代碼和協議構成的金融帝國。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支付界面可能只是多了一個選項。但在這個簡單的界面背後,全球資金流動的規則、權力和利潤分配格局,正在被徹底改寫。這場戰爭沒有硝煙,卻將決定誰是下一個十年的互聯網金融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