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訂單簿 + AMM?Kuru Labs 獲 1150 萬融資,發力 EVM 新鏈 Monad)

原文作者:ChandlerZ,Foresight News

鏈上交易體驗的結構性瓶頸逐漸顯現。儘管 AMM 模型推動了早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發展,但其在流動性利用效率、價格發現機制和限價訂單支持方面的侷限,始終讓鏈上交易與中心化交易所之間存在差距。另一方面,CLOB 模型雖具備更高的靈活性與精準度,卻長期受限於公鏈性能和鏈上執行成本,難以真正落地。

7 月 7 日,Monad Layer 1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Kuru Labs 宣佈完成 1150 萬美元 A 輪融資,由 Paradigm 領投,0xDesigner、Viktor Bunin、Zagabond、Tristan Yver、Kevin Pang、Will Price、Alex Watts、Jordan Hagan、3nes、Shreyas Hariharan、Auri 和 Joe Takayama 等天使投資者參投。

Kuru Labs 致力於在高性能 Layer 1 區塊鏈 Monad 上,構建一個結合訂單簿架構與自動做市邏輯的全鏈交易平臺。項目希望通過底層架構的重構,爲專業交易者和普通用戶同時提供更平衡的產品路徑。

項目背景

Kuru Labs 是一家專注於構建鏈上訂單簿交易平臺的初創項目,成立於 2024 年,由一支具備高頻交易、DeFi 協議開發與鏈上系統優化經驗的團隊創辦。項目目標是打造一個完全基於區塊鏈、同時具備訂單簿和自動做市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Kuru 的設想並非從已有架構中取巧,而是從底層出發,結合現有兩種主流模型的優勢,在鏈上覆現更接近中心化交易所體驗的現貨交易系統。

在融資方面,Kuru 於 2024 年中完成種子輪融資,獲得 200 萬美元資金,Electric Capital 擔任領投方,Brevan Howard Digital、CMS Holdings、Pivot Global、Breed 和 Velocity Capital 也參與了此輪融資,此外還有 Keone Hon、Jarry Xiao 和 Eugene Chen 等天使投資人。這一輪融資主要用於建立技術團隊、搭建最小可行產品(MVP)和準備測試階段。

本次 Kuru 宣佈完成 A 輪融資,總額爲 1150 萬美元,由 Paradigm 領投。Kuru 聯合創始人 Vaibhav Prakash 表示,Paradigm 在鏈上市場微觀結構的建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團隊計劃將 A 輪資金用於進一步擴充團隊規模所需的資源,並在 Monad 主網上實現完全鏈上訂單簿的願景。

技術架構與產品設計

Kuru 並未沿用目前主流去中心化交易所使用的 AMM 模型,而是嘗試構建一個結合訂單簿與自動做市功能的混合系統。其核心思路在於,在鏈上每個交易對訂單簿中引入默認的自動做市算法,使用戶在缺乏主動流動性提供者時仍能獲得基礎報價支持。與傳統訂單簿相比,這種設計不依賴集中式做市商維持市場流動性,也不同於 AMM 那種對價格曲線的統一約束,而是提供一種在兩者之間靈活切換的可能性。

在操作方式上,Kuru 設計了適用於鏈上環境的訂單管理機制。限價單的提交與取消採用低且可預測的 gas 成本,允許做市商或策略交易者進行頻繁操作,而不會因高成本限制其效率。團隊同時正在研發一套被動流動性機制,使得普通用戶無需管理掛單,也能通過策略合約將資產用於流動性支持。這一方式希望降低參與門檻,同時提升鏈上訂單簿的資金覆蓋率。

技術上,Kuru 選擇 Monad 區塊鏈作爲部署平臺。Monad 是一條兼容以太坊 EVM 的 Layer 1 區塊鏈,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6 月測試網第二階段驗證節點已上線運行,包括來自 33 個國家 64 個城市的 161 個驗證節點。

Monad Labs 由幾位前 Jump Trading 開發人員共同創立。2024 年 4 月,該公司完成了一輪 2.25 億美元的融資,同樣由 Paradigm 領投,Electric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Castle Island Ventures、GSR Ventures 和 Greenoaks 等公司跟投。Monad Labs 此前曾於 2022 年 5 月獲得 900 萬美元的種子前輪融資,並於 2022 年 12 月獲得 10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之後又在 Dragonfly Capital 領投下籌集了 1900 萬美元的資金。

與現有 EVM 公鏈不同,Monad 並未簡單複製以太坊代碼,而是從底層重構執行引擎,採用並行化架構與流水線調度機制,以提升每秒處理能力和降低出塊延遲。內部測試數據顯示,Monad 可在受控環境中達到 10,000 TPS 的處理能力,並保持一秒出塊速度。Kuru 依託這類基礎性能,構建完全鏈上、可擴展的撮合系統。由於 Monad 支持 EVM 字節碼,Kuru 也能夠兼容以太坊生態中的開發工具和用戶端產品,降低遷移成本。

儘管技術架構具備一定前沿性,Kuru 也面臨現實限制。Monad 主網尚未上線,其鏈級性能與網絡穩定性尚未在公開環境下驗證。Kuru 的產品設計高度依賴鏈上交易的實時性與可預測性,若 Monad 無法如期交付,將直接影響平臺上線節奏與核心功能的可行性。

生態前景與不確定性

Kuru 所構建的混合訂單簿模型,正處於市場驗證初期。該模式試圖在現有 AMM 和中心化訂單簿之間提供一種新的鏈上選擇,使做市行爲更接近傳統交易系統,同時保留去中心化協議的開放性與可組合性。在理想狀態下,這種架構不僅能夠覆蓋主流交易對,也能服務於長尾資產,從而爲各種資產類型提供統一交易基礎設施。

團隊對於市場機會保持相對樂觀態度。一方面,鏈上訂單簿的交易邏輯更符合專業做市商和機構投資者的策略習慣;另一方面,在 Monad 等高性能基礎設施支持下,執行效率可能獲得顯著提升,使原本只能在中心化交易所運行的模型首次具備鏈上運行的可能。此外,由於 Monad 對以太坊開發者生態的兼容,Kuru 可較爲順利地吸引現有開發者與協議集成其交易組件,爲產品拓展留出較大空間。

不過,當前階段仍存在一系列不確定因素。首先是技術兌現風險。儘管 Monad 的設計目標具備吸引力,但從白皮書到實際運行環境之間仍存在差距。鏈上吞吐、交易確認、節點同步等多個維度都可能成爲限制條件。其次是用戶遷移的實際動力。目前鏈上交易用戶多數已經形成對 AMM 平臺的使用習慣,要說服其改用訂單簿模型並不容易。Kuru 儘管在機制上支持簡化流動性參與方式,但實際效果仍需時間觀察。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