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直言不想和貸款炒幣的人做朋友,因爲他們太危險了。

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幣圈以小博大,動輒百倍的機會早已過去,如果未能趕上 2017 年以及 2021 年的 crypto 造富機遇,那麼要想小資金迎來翻身,無異於癡人說夢。當然,推特圈不乏幾萬塊錢做合約賺到數百萬的財富故事,也不乏抓住某個 MEME 一戰成名,不過,那都是屬於別人的曬單故事,那都是萬中一二的故事,大多數並未賺到錢以及虧錢的,集體沉默,不被關注。想要賺大錢,本金不夠就去借,成了部分炒幣人的「共識」。

近日 OKX 封凍賬號潮卻將借錢炒幣話題推上了輿論封口。據報道,一些用戶賬戶因涉及資金來源問題被凍結,OKX 要求用戶提供詳細的資金證明,甚至包括十年收入來源記錄,並明確表示不支持通過網貸獲取的資金用於加密貨幣交易。這一事件不僅讓用戶對 OKX 的合規政策產生質疑,也在加密貨幣圈內掀起了關於「網貸炒幣」這一現象的激烈爭論。

開放心態者:擼毛、套利、買主流幣現貨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曾說過一句話,「當你的資本金太少時,翻個幾倍,對你的生活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恐怕大多數懷抱致富夢的炒幣人,不少抱有這樣的看法。

推特用戶 0x 悟道就表現出對網貸的複雜心情,一方面「去年 7 月在借唄貸了 20w,主要是當時利率優惠,才 3.幾 %,20w 先息後本用一年,總利息才 1w 多。風險超低的槓桿不加白不加啊。」

據其透露,最後回報翻了一倍。不過目前已還清了 20 萬借貸。

交易員加密猴哥則自爆自己在 2017 年 94 事件後,從萬用金借貸 18 萬,網商貸借貸 10 萬,微粒貸借貸 7 萬,招聯好期貸借貸 2 萬,總共借出約 60 萬人民幣用於抄底。

「貸款梭哈完畢後纔是人生最艱難的時刻,那段時間一直震盪,波動非常大,上下十幾萬那種。最蛋疼的是每個月要還幾萬。壓力變焦慮,度日如年。無數次想過未來賭輸的後果」

最後總算等來了牛市獲得豐厚回報。

聰明人,用借貸來的資金籌碼,在煎熬的熊市和下跌期間抄底,最後在牛市週期中等來回報。又或者用借貸來的資金用於參與擼毛、打新等套利,他們並未拿着借貸來的資金開 20 倍多空槓桿妄想一夜暴富,或許是避雷的一個重要原因。

炒幣玩家小蘇(化名)告訴 Foresight News,「只要你借貸的成本低一點,哪怕去買個比特幣現貨也能賺點錢,主要還是看個人的風險偏好了。我自己就是用借貸來的資金購買主流幣現貨放着不動,等下半年有行情的話賣掉還款。但我只借能還的上的錢,即便這些錢虧了,也不是天塌了。」

反對者:本質是加槓桿

有對貸款炒幣心態開放者,也有不少對貸款炒幣強烈反對者。知名 KOL 比特幣甚至直言「貸款炒幣本質上是加槓桿,而加槓桿的遊戲,本來就是爲極少數人設計的。大部分人想改變命運,反而加速了命運的反噬。所謂的我能贏,就是自欺欺人!真正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借錢豪賭」,而是時間、耐心和持續的價值積累。」

貸款炒幣話題愈演愈烈,OKX 創始人 Star 更是發明確表態不建議、不支持貸款炒幣,並質問哪家平臺支持或者鼓勵用戶貸款炒幣。

而作爲交易員 Paulwei 也在推特上闡述爲什麼不建議玩家貸款炒幣,尤其是合約。

他解釋道,即使錢很少了,也堅決不借外債做交易。因爲爆倉歸零意味着,自己當下的方法是錯誤的,水平是不夠的、「不配」「配不上」去使用爆倉前的那個資金量的,再馬上用多的錢去交易大概率重蹈覆轍,陷入更深的深淵。敢於從小錢從頭再來,纔是「方法 - 資金量」兩者之間互相印證的螺旋成長。在這麼高波動的市場,如果方法水平在變好,即使是小的資金量,變大是自然而然、甚至快於預期的;反之,如果方法水平沒有足夠變好,就用外力增加資金量,大的資金也只是徒然增加不必要的學費。

想要從交易中賺的利潤,絕不是瘋狂加槓桿。若一旦揹負鉅額債務,往往對後續生活產生較大影響。部分合約爆倉的炒幣用戶急於求成,希望最後一把搏回來,結果再度功虧一簣,陷入深淵。

Paulwei 認爲,「低谷期走過來的關鍵,就是做一個極其反人性的決定:本金更少的情況下,敢不敢以更低槓桿狀態慢慢摸索。」

小結

部分 Web3 從業或因公積金社保問題導致銀行借貸門檻過高,自身本金有限又疊加賺快錢的心態,最後選擇了網貸。然而市場風雲變幻莫測,槓桿是魔鬼,與風險跳舞一着不慎容易滿盤皆輸。控制風險不下牌桌,或許纔是幣圈生存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