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舟,Foresight News
美股代幣化浪潮席捲全球之際,香港卻選擇了沉默。
「短期內,不會有企業嘗試港股代幣化。」三家香港加密公司的高管分別向筆者透露道。
十年前,香港錯過了發展港元與人民幣穩定幣的最佳時期,已顯著落後美元穩定幣(年交易量 28 萬億美元)和歐元穩定幣(年交易量 2 萬億美元)。如今「股票代幣化」市場方興未艾,香港依然選擇了錯過。
2025 年 7 月伊始,美國監管機構與企業巨頭掀起了「美股代幣化」的創新熱潮。Robinhood、Kraken 正式宣佈推出其美股代幣化產品,讓普通用戶無需許可也能在區塊鏈上買特斯拉、蘋果等美股股票。Robinhood 更是推出了 SpaceX 和 OpenAI 等私營公司的代幣化股票,引發市場熱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 Paul Atkins 甚至在近日直接做客 CNBC 電視節目表達了對股票代幣化技術的支持態度。
然而,在大洋的另一邊,香港加密公司們卻顯得靜悄悄。
筆者分別向 HashKey、OSL 等三家香港合規加密公司的從業者進行求證,瞭解到他們雖然都積極關注此事,但都未實際參與到此次股票代幣化實際業務上的探索。
面對這個雖然處於早期但有機會成爲穩定幣之後的下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香港似乎選擇了放棄嘗試。即使美股代幣化的嘗試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即使這有可能是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
一些從業者們不禁問道:爲什麼近三年來一直大力支持加密貨幣發展的香港這次卻選擇了沉默?
香港,爲何沉默?
十年前錯過穩定幣,十年後還要錯過股票代幣化。爲什麼支持 ETF、支持 RWA、支持穩定幣的香港,唯獨在股票代幣化這件事上猶豫不決?
一名香港的加密公司高管向筆者表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香港加密行業從業者實際上很早便積極推動香港的股票代幣化。
「兩年前,肖風( HashKey 創始人)便積極推動香港政府實驗(港股代幣化)這件事,不少業內高管也在積極推進,但是行不通。」
在香港,法律明文規定,只有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交易所纔可合法經營股票交易市場,這一架構賦予港交所在港股交易中的「專營地位」。而如果試行港股代幣化,勢必會打破港交所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專營地位。
「港交所有港股專營權,誰也不想邁出第一步,打破專營權,成爲港交所歷史上的罪人。」
「如果你是港交所,你會革自己的命嗎?」該名高管問到。
阻力很大,香港監管機構和港交所本身又沒有足夠的動力和動機去推進港股代幣化這件事,或許便是此次香港沉默的原因所在。
而美國的情況則與香港不同。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現任監管機構非常支持加密貨幣創新,無論是美元穩定幣,還是美股代幣化,都是在增強美元和美股的地位,讓全球用戶繞開監管更方便的買到美國資產。
美國的金融創新生態也更加有活力和實力,無論是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券商 Robinhood,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還是美國最大的公鏈 Solana,都把自己看作是傳統金融世界的挑戰者,有的甚至把矛頭直指納斯達克。他們也成功的推動了監管放開對美股代幣化的嘗試。
這也是本輪週期股票代幣化,與上一輪股票代幣化的不同之處。
Bybit 的一名內部人士指出:在上一輪市場週期中,確實有一些早期嘗試,例如 Mirror Protocol 和 FTX 推出的代幣化股票項目,然而,它們大多面臨監管不明確、缺乏持續流動性,以及與其他 DeFi 協議之間互操作性較弱的問題,此外,未能與合規託管方或基礎設施提供商建立穩固合作關係,也加劇了這些項目的失敗。
「早期的挫折不應阻礙該領域的創新。隨着技術進步、監管明晰和基礎設施增強,通證化股票依然有潛力在下一輪金融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Bybit 的內部人士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輪週期的股票代幣化參與者們,不僅包括了 Robinhood、Coinbase、Kraken 等實力強大的合規機構,還包括了 Bybit、Crypto.com、Gate 等在加密市場中沉浮數載、經驗豐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只可惜,在衆多參與者中,可能無法再看到香港加密公司們的身影。股票代幣化的熱鬧,短期內註定與香港無關。
股票代幣化,有潛力成爲萬億美元市場
十年前,中國錯過了發展人民幣穩定幣的最佳發展時機,十年後中國香港又將錯過股票代幣化。或許十年後,人們會像現在感慨十年前爲什麼沒有發展人民幣穩定幣一樣,感慨現在爲什麼沒有發展代幣化港股。
十年前,人們放棄了對人民幣穩定幣的探索,成就了美元穩定幣千億美元的市值與萬億美元的市場,2024 年,美元穩定幣 28 萬億美元的年交易量甚至超過了 Visa 和 Mastercard 的總和。
股票代幣化,是穩定幣之後的下一個重要的 mass adoption 賽道、下一個有潛力的萬億美元市場,這一判斷並非毫無根據。多位行業人士認爲,代幣化股權市場「能達到數萬億美元級別」規模。
數據顯示:截止 2025 年,美股市值達到 52 億美元,而流通中的美元只有 20 萬億美元。從整體市場規模看,美股代幣化的市場比美元代幣化的市場,更加廣闊。而如今美元穩定幣(美元代幣化)的市值達到了千億美元,美股代幣化的市值只有千萬美元,不足前者的萬分之一。
除了市場規模外,全球用戶對美股代幣化和美元代幣化一樣有着強烈的需求。目前歐洲、中國等地區因爲監管原因,限制了人們自由買入美股。而美股代幣化,因爲發行在公共區塊鏈上,天然的繞開監管,讓所有用戶都能自由買入。
此外,美股代幣化本身可以做到美股市場無法做到的事情。
HashKey Tokenization 的 Andy 便認爲代幣化股票有着比傳統股票更多的優勢。
「比如用戶可以實現 24/7 現貨交易;用戶可以進行 24/7 的鏈上衍生品交易;用戶可以對私營企業的股票代幣化,普通用戶也可提前購買 OpenAI、SpaceX、字節跳動、螞蟻等還未上市的公司的股權;歐洲、中國等全球國家的用戶都可以繞開監管買到美股,就像繞開監管買到美元穩定幣一樣。」 Andy 說到。
目前,不僅有 Kraken、Robinhood、Coinbase 等合規交易所正在探索美股代幣化,Bybit、Crypto.com、Gate 等交易所也推出了相應的美股代幣化產品,美股代幣化的趨勢正在逐漸形成。
寫在最後
雖然當前美股代幣化的市場規模只有千萬美元,只是美元穩定幣市場的萬分之一,然而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這一市場不應該被小覷。
2014 年成立的 Tether 在前三年每年的交易量也只有千萬美元,然而 2017 年的牛市,短短一年時間,Tether 的交易量翻了一萬倍,達到千億美元。如今年交易量更是達到了十萬億美元。
美股代幣化產品的發展路程,或許也會如此,它正在等待自己的 ChatGPT 時刻,而人人都在區塊鏈上買美股的場景,或許和穩定幣賽道一樣,一夜之間變化便悄然而至。
當這一刻來臨時,希望香港沒有再與機會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