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2.0時代,歐盟與美國的衝突增多,影響歐洲與中國的關係發展;有中國學者觀察到,歐盟對中國和中歐關係的定位已改變,越來越重視中歐關係的競爭性,也認爲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立的陣營。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忻華,7月4日在該中心和上海歐洲學會舉行的“特朗普2.0時代美歐關係新態勢”研討會上,對中歐關係作出上述研判。

忻華說,與拜登時期一再強調歐洲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資產相比,特朗普今年初上臺以來,美歐之間有了更多衝突,在經濟和技術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多,雙方建立起來的相互協調溝通機制現在已基本不復存在。

美歐相互的戰略認知也發生變化,不再以盟友眼光看待對方。特朗普政府認爲,歐洲的自由主義、進步主義、多元主義意識形態已走入歧途;歐盟則認爲,特朗普推行的重商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破壞歐洲經濟與政治穩定,因此也須對美國“去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忻華指出,歐盟決策層和歐洲政治精英在經濟和技術領域形成三重焦慮:認爲歐洲科研和科企落後的競爭力焦慮,面對世界局勢急劇動盪的韌性焦慮,以及圍繞關鍵礦產與數據的資源焦慮。

這對中歐關係產生什麼影響?忻華分析,歐盟在2019年中國戰略展望報告中將中國定位爲“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可如今,俄烏衝突與中美競爭徹底改變歐盟對中國的定位,中歐之間的競爭性已佔據主導位置。“歐盟現在覺得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對抗的陣營裏面的一員。”#日内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