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7 日,Solana 鏈上 Launchpad 的「百團大戰」終於迎來了階段性勝負。據鏈上數據顯示,LetsBonk.fun 在市場佔有率、成交量、發射代幣數量三項核心指標上全面反超 Pump.fun,當前市佔率高達 55.22%,而曾長期霸榜的 Pump.fun 已回落至 34.86%。
與此同時,據 DefiLlama 數據顯示,LetsBonk.fun 近 24 小時協議收入高達 104 萬美元,一舉超越 Pump.fun、Sky 等多個知名協議,躍升至全網第 16 位。
短短一週之間,鏈上格局劇變——LetsBonk.fun 究竟贏在了哪裏?
LetsBonk.fun 贏在了哪裏?
LetsBonk.fun 的彎道超車並非偶然。從機制設計到創始人風格,它所呈現出的,是與 Pump.fun 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敘事——不是收割,而是共建。
首先,從機制層面來看,LetsBonk.fun 和 Pump.fun 有本質差別。Pump 玩的是「高額手續費套現」,將 SOL 的利潤全部套現,把平臺變成了短線玩家的競技場。而 LetsBonk 明顯更有長期心態——平臺手續費中有 50% 用於回購並銷燬 $BONK,另有 8% 進入戰略儲備和獎勵機制,建立了更穩定的代幣價值閉環。這讓用戶不僅是參與者,也成爲平臺利益的共建者。
其次,創始人 Tom 的「高強度在線」也成了社區津津樂道的標籤。從 6 月初開始,他不斷髮布更新,迴應玩家反饋,修 bug、推功能,從不缺席。6 月 4 日,他公開宣佈 Bonk 生態將迎來多重利好,包括舉辦黑客鬆、回購 $USELESS 和 $HOSICO 等標的,帶動 Bonk 社區完成了第一波情緒反轉。
更特別的是,Tom 對中文社區十分重視——不僅在推文中頻繁使用「nihao」等漢字,還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積極加入華語社區。與其說是在運營,不如說他在「融入」。
最打動人心的一點是:Bonk 生態用自己的資金,來表達對生態的真實信仰。Bonkguy 曾使用公開地址花費數百萬美元買入 $USELESS,$IKUN 等標的,並在生態代幣大幅下跌 80% 以上的低谷期依然選擇堅定持有,在如今斬獲數百萬美元的利潤仍然繼續持有,而非進行套現,體現出長期主義的態度。這在 PVP 愈演愈烈的 Solona 生態中實屬罕見。這種行爲對社區信心的提振,遠勝任何官方公告。
相關閱讀:(從沉寂到破圈,Letsbonk.fun 上有哪些優質標的?)
Pump.fun 何去何從?
過去一週,BONK 市值從 10 億美元飆升至 16 億美元,漲勢迅猛。而另一邊,Pump.fun 正準備以 40 億美元估值推出平臺代幣 $PUMP。看起來,這個估值並非空穴來風——畢竟 Pump 每年能貢獻近 5 億美元協議收入,賬面上還有約 10 億美元現金儲備,再加上部分代幣可能會用於社區激勵或空投,邏輯上說得通。
但問題是,這套「合理模型」在 LetsBonk.fun 的強勢逆襲下,正在動搖。
當一個市值只有你三分之一的平臺,在用戶活躍、發幣數量、協議收入上全面反超,市場自然會問一句:那 40 億的估值,究竟是在爲未來買單,還是爲過去買單?社區內越來越多用戶選擇「用腳投票」,站到了 Bonk 一邊。PUMP 還沒發幣,估值先被對手拉到了懸崖邊緣。
LetsBonk.fun 利用「人情味」和真金白銀贏得了市場的選擇,但這場 Meme Launchpad 的競賽還遠未結束。誰能走得更遠,最終還要看誰能在熱度之後,留下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