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場“定價錯誤”的IPO狂歡
Circle的IPO堪稱金融史上的“奇蹟”——首日暴漲180%,次日再漲30%,兩天累計漲幅達250%!最初募資11億美元,若按次日收盤價計算,實際可募40億美元,定價被低估近4倍[citation:用戶提供]。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穩定幣不是噱頭,而是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
2. 爲什麼Circle能“碾壓”預期?
稀缺性:美國合規穩定幣賽道幾乎被Circle壟斷,尤其競爭對手Tether因監管壓力可能退出美國市場[citation:用戶提供]。
印鈔機模式:Circle的USDC年交易量達1.2萬億美元,接近Visa的14萬億美元,但市值僅爲Visa的12%[citation:用戶提供]。市場認爲其潛力未被充分定價。
“加密版銀行”:傳統投資者終於找到合規渠道押注穩定幣,而無需直接持有波動性大的加密貨幣。
3. 高估值爭議:泡沫還是新範式?
Circle的市盈率高達160倍(Coinbase僅25倍),市銷率15倍,遠超傳統金融公司。批評者認爲:
利潤分成:Circle需將半數收入分給合作伙伴Coinbase,實際盈利能力受限[citation:用戶提供]。
Tether陰影:Tether若以同樣倍數估值,市值將達5000億美元(接近摩根大通),但Tether成本更低、利潤更高[citation:用戶提供]。
4. 立法風暴:穩定幣的“生死牌”
美國(天才法案)即將投票,要求穩定幣100%由國債等安全資產支持。這可能導致:
Tether退場:其資產包含商業票據和比特幣,重組成本過高,已表態退出美國[citation:用戶提供]。
銀行入場:摩根大通等正組建財團發行銀行系穩定幣,與Circle形成“合規VS傳統”對決[citation:用戶提供]。
5. 未來戰場:誰掌控“數字美元”?
Circle:鞏固鏈上支付主導權,但需應對銀行巨頭的競爭。
Tether:聚焦離岸市場,成爲“美元替代品”的全球供應商。
銀行:憑藉客戶基礎發行機構級穩定幣,但靈活性不足。
總結
Circle的IPO像一顆信號彈,照亮了穩定幣的萬億賽道。它證明:當傳統金融遇上加密原生力量,市場的狂熱可能纔剛剛開始。不過,高估值背後是“稀缺性溢價”,隨着更多玩家入場,這場“數字美元戰爭”的贏家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