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Jason Huang NextGen Digital Venture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gcPOuf_TC_ezQosd54dmw
聲明:本文爲轉載內容,讀者可通過原文鏈接獲得更多信息。如作者對轉載形式有任何異議,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按照作者要求進行修改。轉載僅用於信息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吳說觀點與立場。 全文如下:
最近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這個概念火了,找我聊的人特別多,有券商、家族辦公室的朋友,還有一些個人投資者。我索性把想法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先說說我們 NDV 是做什麼的 我們本質上是一隻對衝基金,只不過專門投加密相關的股票。法律結構很傳統,就是標準的對衝基金架構,但投資標的聚焦在數字資產這個領域。 我們的思路很簡單:用傳統金融的眼光看加密市場。現在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資產還是缺乏配置的,我們就是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基金規模 1 億美金,持倉很集中,一般只買 5 - 10 個標的,可以做到 150% 多頭、50% 空頭,主要是跟着行業週期走。 我們一期基金已退出(2023.3 - 2025.2),23 個月的回報是 +276%,最大回撤 16%,大幅跑贏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也跑贏了納斯達克。現在二期基金剛成立 1 個月,正在建倉過程中。 港股加密概念股爲什麼這麼瘋狂? 最近港股但凡沾點加密概念的,動不動就是單日漲 30% 到 100%,確實挺瘋狂的。 我覺得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很多券商股本身就在底部橫盤很久了,估值被洗得很乾淨,就缺一個催化劑。Circle 上市後幾周漲了 10 倍,成了今年最火的美股 IPO,很多港股就借這個勢頭起來了。 其次,這就是典型的市場行爲。每當有新的故事出現,資本市場總是喜歡把未來 5 - 10 年的預期一次性消化掉。之前創新藥是這樣,DeepSeek 概念也是這樣,現在輪到加密了。 但冷靜想想,參考成熟市場的情況,一個地區的合規加密交易所,通常只有 2 家能穩定盈利,其他的都是虧錢的。香港現在一下子發了 10 張牌照,短期內肯定是費率戰,最終誰能活下來還得看資本實力和運營效率。 對 RWA 的幾個思考 我覺得 RWA 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1. 24 小時交易:傳統資產只能在交易時間買賣,鏈上可以隨時交易 2. 降低門檻:比如一套房子價值 1000 萬,可以拆分成上萬份,普通人也能參與 3. 監管套利: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繞過複雜的程序,甚至避開一些稅費 這些確實能提升資產的流轉效率。 但我要潑個冷水:現在很多人在談美債 RWA,我覺得這基本是個僞命題。對於那些已經很成熟、很合規的金融資產,做 RWA 本質上就是監管套利。規模小的時候監管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規模大了就不一定了。 最近跟很多券商朋友聊天,他們老是問我什麼資產適合做 RWA,我覺得這個問題本末倒置了。 說實話,今天全球資本市場缺的並不是資產,更多是缺買家。很多賣方研究員總是在 YY 所謂 “幣圈 2.3 萬億美元” 的資金找不到好的加密資產,要向 “現實世界靠攏”,我覺得這個邏輯是錯的。 (我一直不太喜歡 RWA 這個詞,我認爲資產都是一樣的,沒有虛擬和現實之分,投資人應該只冷靜考慮投資的性價比) 你想啊,比特幣本身隱含的年化收益率都在 50% 以上,在 crypto 裏面願意爲買比特幣支付的融資成本一般都是年化 10% 以上,遠超傳統金融。在這種條件下,傳統金融資產上鍊怎麼可能有人關注? 實際上,RWA 大部分是監管套利,是把買賣雙方都帶上鍊的行爲。 舉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一個香港投資人想投資迪拜的房子,中間可能需要經歷繁瑣的申請程序,交易成本也非常高。如果有人把迪拜的房產上鍊交易,同時租金分配也上鍊,那麼香港的投資人就可以輕鬆獲得迪拜房子的收益權,甚至不用買一整套,只需要買 0.05 套就可以,因爲資產可以被碎片化。 我個人認爲,做 RWA 的核心在於找到面向未來的新資產,這個新資產是傳統金融沒有出現過的,同時這個資產類別還會蓬勃發展。 類似於 10 年前支付寶在國內已經一統天下了,但還是出現了乒乓、連連這樣的境外電商收單公司,因爲大部分跨境電商不是在大阿里平臺下成長起來的。有新客戶,纔會有新平臺。 執着於簡單做搬運工的人是不會給整個系統提升效率的。真正持久的大生意,一定要去思考自己爲這個世界創造了什麼。 哪些新資產類別有機會? 基於上面的邏輯,我覺得 RWA 最大的機會在一些新興的、非標準化的資產類別。 舉個例子,最近很火的 LABUBU 玩偶,二手市場的稀有款能賣到原價的好幾倍,但普通人很難買到。如果把 LABUBU 做成 RWA,大家都能買一小份,而且可以 24 小時交易,這就很有意思了。 再比如球星卡,一張科比的新秀卡可能值幾百萬美金,但如果做成 RWA,大家都能買一點點,流動性會完全不同。 再比如新興市場房地產,如迪拜房產,代幣化可簡化跨境投資,租金分配上鍊提升透明度。 這些都是面向未來的新資產類別,在傳統金融體系裏沒有標準化的交易方式,但有真實的需求和價值。 誰最可能成爲贏家? 作爲加密市場的參與者,我們肯定看好這個行業。但什麼樣的公司最容易受益呢? 我覺得是那些足夠大的資產發行平臺。只有規模夠大,而且願意擁抱變化的平臺,纔有可能真正受益。 我個人有個小猜測:如果螞蟻金服或者閒魚願意嘗試這個方向,可能會很有意思。他們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買家賣家都有。 還有小紅書、得物這些平臺也很有潛力。這些平臺上的用戶本身就對新奇特的資產有興趣,平臺也願意嘗試新品類,這可能就是真正 RWA 的開始。 我們的投資策略 我們繼續沿用 “政治週期 + 技術創新” 的雙輪驅動模型,70% 的研究資源放在比特幣週期上,30% 用來選具體標的。 在 RWA 這個主題上,我們更看好: • 擁有大量資產池的互聯網平臺 • 有原生流量、能把手續費做到極致的交易所 • 合規做得好、風險可控的發行商 總結幾句話 RWA 本質上是把資產發行權從中心化搬到鏈上。它提升的不是收益率,而是流動性和可及性。 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看資產質量、平臺護城河和監管環境。對創業者來說,關鍵是能不能找到那些面向未來的新資產類別,併爲整個生態創造真正的價值。 簡單的搬運工生意做不長久,把這些想清楚,比盯着下一個漲停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