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人生第一次買了比特幣。
2025年,我的賬戶上顯示:已實現收益超80萬 USDT。
這十年裏,我不是幣圈“大佬”,沒有進項目、沒有空投內幕,也從未一次性重倉梭哈。
我只是做了兩件事:
• 第一個五年:持續定投、死拿BTC,穿越牛熊
• 第二個五年:上鍊實操,從拿幣到讓資產真正流動起來
聽起來簡單,但在幣圈,每一個堅持的背後,都是與焦慮、誘惑、質疑和“爆倉按鈕”的鬥爭。
這不是一個爆富故事,這是一個普通人在鏈上世界活下來的路徑選擇。
🕰 2015-2020:我只是個不太聰明,但足夠執拗的定投者
我接觸BTC是通過一個極客朋友,他告訴我:“比特幣可能是你這輩子唯一一次站在系統之外思考金融的機會。”
我沒完全聽懂,但聽進去了。
那年BTC還不到300美元,我用生活費買了0.3個,覺得挺酷。
之後的幾年,我沒有太多操作,每個月發工資,定投一點點。看漲就高興,看跌就再買一點。
2017年第一次牛市,我賬面浮盈接近10倍,動搖過,但沒賣。
2018年熊市,一夜回撤80%,也痛苦過,但繼續買。
沒人理解我爲什麼這麼“軸”,但我始終記得一句話:
“如果BTC真的是未來的底層資產結構,那我們現在在做的,其實是用法幣買未來。”
💰2021年,我第一次嚐到了“堅持”的甜
2021年春,比特幣衝破6萬美元,我的累計持倉已經達到接近20個BTC。
我沒等最高點,也沒打算梭哈離場,只是理性分批減倉,套現了大約30多萬 USDT,給自己和家人換了生活環境。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
原來「長期主義」真能帶來現實意義上的改變。
不是幻想,不是概念,而是真金白銀。
但這並不是終點。
🧭問題來了:拿到錢之後,怎麼辦?
我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拿到了這筆錢,你要做什麼?全部冷藏嗎?還是該主動做點什麼?”
我不想做一個“躺贏選手”,我想真正理解鏈上的金融邏輯,知道錢是怎麼流動、怎麼增值、怎麼被策略放大的。
於是,我開始從BTC信仰者,轉型爲鏈上實操派。
這時我遇到了 MYX Finance ——徹底改變我交易習慣的協議。
🔄 MYX Finance:它讓我第一次覺得,“DeFi不再只是理想主義”
MYX Finance 是我在2024年下半年接觸到的一個鏈抽象衍生品協議。
我一開始只是被它“不跨鏈就能直接用各鏈資產交易”的功能吸引,結果越用越震撼——這不是另一個交易平臺,而是一次鏈上交易體系的“重構”。
✅ 我在MYX上做了什麼?
• 把BTC減倉後的USDT分佈到不同鏈:BSC、Arbitrum、Linea
• 在MYX一個賬戶裏統一調用:直接開倉BTC/ETH永續,無需切換網絡、無授權、0卡頓
• 用它的 MPM 多倉機制跑多策略組合:BTC多單 + ETH空單 + LSD對衝套利
• 參與交易返傭 + 寫作活動 + 空投積分:穩定複利、信息變現,全部鏈上完成
結果呢?
我過去一年在 MYX 的策略淨收益就超過了 3.8萬 U。
掛單返傭 + 交易積分 + 寫作激勵加起來也有將近 1萬 U。
鏈抽象賬戶 + 多倉模型 + 去中心化執行網絡(Keeper),這些看起來很技術的詞,在我這裏,最後變成了一個結果:
錢在流動、系統在增長,我的人在“輕鬆賺錢”。
📊我的資產結構,也從“囤幣”變成了“穩步複利”
2020年以前,我是「拿BTC不動」的人;
2021年開始,我是「減倉落袋」的人;
2024年後,我變成了「讓資產持續轉動」的人。
當前狀態:
• ✅ BTC長期持有部分:冷錢包深倉信仰倉(約6個)
• ✅ 穩定幣動態賬戶:鏈抽策略倉(MYX爲主)
• ✅ DeFi生態參與:主攻高信任基礎設施,不碰高波動項目
靠這種結構,我在過去10年累計賺了約 80萬 USDT+,而這筆錢的增長速度,反而是後期遠高於前期。
💬寫在最後:不是每一個堅持都值得,但有些堅持值一生
我見過很多人進幣圈:
• 有人想一夜翻10倍,最後爆倉出場;
• 有人追風口熱炒,今天AI,明天RWA,後天鏈遊,結果一地雞毛;
• 也有人每天看盤焦慮,每跌5%就問“要不要清倉?”
而我就做了兩件事:
• 2015年開始定投BTC,堅持到現在
• 2024年用MYX開始鏈上覆利,賺取現金流
看起來沒那麼激動人心,但正是這種不激動的路徑,讓我穩穩走到了今天。
從信仰到行動,從資產到結構,從定投到實操,這就是我賺到80萬U的路徑。
這不是建議,也不是炫耀,只是一個普通人的鏈上記錄。
願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節奏,不焦慮、不浮躁,慢慢變強。#MYXFinance引领BSC链上永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