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指的是市場上等待成交的訂單,這些訂單分爲市價單和限價單。市場中的流動性主要由Maker(做市商)提供,而價格波動則是由Taker(喫單者)促成的。Maker的訂單包括指定價格成交的預掛單和突破或跌破的止損掛單,這些訂單對市場價格有重要影響。
流動性=市場承受大額交易而不引發價格劇烈波動的能力
高流動性:
對交易者:意味着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小的價差)、更快的訂單執行速度、更小的滑點,更容易以預期價格進出場。
對市場:有助於價格穩定,降低價格操縱的風險,吸引更多交易者和機構參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市場效率。
低流動性:
對交易者:意味着更高的交易成本(更大的價差)、更慢的訂單執行、更大的滑點,難以執行大額訂單。
對市場:極易導致價格劇烈波動,增加價格操縱風險(“拉高出貨”、“砸盤”),降低市場效率和吸引力,甚至可能導致資產的“死亡螺旋”。
流動性的四個要素:
寬度:寬度說的是買賣價差,價差越小,交易成本越低。
深度:深度說的是盤口掛單總量,深度越大,大額訂單越不容易滑點。
即時性:訂單成交速度,高即時性=可快速入場/出場。
彈性:價格波動後復原的速度,高彈性=價格受臨時衝擊後快速回歸。
流動性的兩大來源:
1. 被動流動性(核心):
Maker (提供流動性者):通過掛限價單(包括普通限價單和止損限價單)來支撐或抵抗價格,或爲市場提供深度。他們的行爲傾向於穩定價格或設定潛在的邊界(支撐/阻力),構成市場的「緩衝墊」,吸收主動訂單衝擊。
2. 主動流動性:
Taker (消耗流動性者):通過提交市價單或激進的限價單(立即喫掉對手方訂單)來促成交易並消耗盤口深度,推動價格變動。大額的 Taker 訂單是造成價格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
🧲流動性聚集區=價格引力區🧲
原理:大量限價單堆積處形成“磁吸效應”
典型位置:

🚀流動性真空區=價格加速區🚀
特徵:盤口掛單量極薄(如:賣1-賣5總量<0.1%流通量)
後果:大額市價單引發價格跳空(如:瞬間
上漲3%)常見於突破關鍵阻力/支撐後
流動性池是動態的,會隨着價格變動和市場情緒而變化。
機構獵取流動性池的行爲,本質上是利用市場其他參與者預設的訂單(止損單、限價單)作爲自己大額訂單的對手盤,從而減少自身交易對市場的衝擊(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