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代幣發行是全棧策略,需兼顧產品牽引力、社區規模與合規準備,本文爲 Web3 創始人拆解關鍵執行要點。
撰文:Matt Law,Outlier Ventures
編譯:Saoirse,Foresight News
成功的代幣啓動並非始於白皮書發佈,也不會止於交易所上線。這是一套全方位的策略,而大多數創業者往往準備不足。
過去十年間,我們已協助數百家初創企業完成了這一歷程。正因如此,我們推出了這套代幣系列內容:爲創業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助其在當下市場中滿懷信心地啓動並管理代幣項目。
在本文中,Matt Law 將深入解析代幣啓動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涵蓋產品吸引力、代幣經濟模型、法律架構搭建、市場時機選擇、交易所合作策略及宣傳活動執行等方面。
若你正計劃在今年啓動代幣項目,本文將是你的起點。
所有代幣項目必備的兩大要素
要引起頂級交易所的注意,有兩點最爲關鍵:產品吸引力和真實的社區基礎。
產品吸引力:最有價值的信號
像幣安和 OKX 這樣的一線交易所,會優先關注鏈上活動和真實用戶數量。這些指標難以造假,因此尤爲重要。這意味着項目需要擁有大量真實用戶,並能體現出市場對其解決方案的真實需求。你應儘早明確核心指標,並圍繞這些指標制定增長策略。
社區規模:社會認同依然重要
儘管有時存在刷量的可能,但在 X(原 Twitter)、Telegram 和 Discord 等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羣體,仍可作爲一種社會認同,證明項目具有相關性和重要性。二線交易所通常要求項目在 X 或 Telegram 上的粉絲數達到 5 萬以上纔會考慮對接。你需要制定社區增長計劃,並儘早執行。理想情況下,在與重要合作伙伴展開深入溝通前就應啓動,避免被貼上「小項目」的標籤。
交易所常將代幣視爲吸引用戶、通過交易手續費創收的產品,這也解釋了社區規模對此的重要性。負責上線審覈的團隊往往會將粉絲數量作爲首要考覈指標。
代幣發行準備工作:創始人清單
在公開你的代幣發行計劃之前,請確保能回答以下問題:
預算方面:發行代幣就能輕鬆融資的時代早已過去。實際上,若要在二線交易所開展代幣發行活動,手頭至少需要 50 萬美元甚至更多資金。這筆預算主要包括營銷活動相關費用(支付供應商費用、付費媒體投放等),以及做市商協議或交易所合作協議中涉及的法幣或穩定幣。
產品狀態:你的產品是否已上線?是否有可驗證的市場吸引力?理想情況下,產品應已上線並擁有一定用戶量,或有明確計劃吸引數千用戶。
法律架構:是否已設立代幣發行實體?是否有律師事務所審覈過代幣經濟模型,並出具法律意見書表明其不構成證券?這是多數中心化交易所的硬性要求,因爲它們會優先避免上線證券類代幣。
安全保障:是否有針對應用程序及代幣本身的智能合約審計計劃?需注意,審計流程耗時較長,尤其是新客戶的審計排期可能更久。
社區增長計劃:是否有計劃將社區規模擴大到約 10 萬名關注者?
爲何代幣發行需兼顧「表象」與「實質」
成功的代幣發行,溝通是關鍵。最成功的代幣發行往往能同時講好兩個並行的故事:
表象層面:展現社會認同、增長態勢,維護良好的公衆形象。
實質層面:產品的真實狀態與表現、切實的市場吸引力,以及完善的基礎架構。
簡單來說,創始人的工作就是縮小這兩者之間的差距。
在 TGE 前後,表象與實質都至關重要。發行前通過持續溝通建立可信度與可靠性十分關鍵。一個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在 TGE 前約 8 周內,每週發佈 2-3 條利好消息,並在 TGE 後繼續維持約 8 周。TGE 僅僅是未來數年裏建立項目信心的起點。
除了關注關注者數量,更要考慮有多少真實用戶真正對項目感興趣、可能參與代幣認購。建議建立潛在用戶清單並實施資質審覈流程(可能包括 KYC 實名認證),以便明確潛在購買羣體。數千人完成 KYC 能增強項目信心,而若僅有 250 人左右,則可能意味着需要推遲發行。合規的代幣銷售通常需要 KYC(可直接開展或通過 Launchpad 平臺 / 交易所進行),但空投活動中很少要求 KYC。不過部分項目會在領取獎勵時設置 KYC,這可能引發用戶不滿。
像產品團隊一樣規劃:從探索到落地
代幣發行並非一週就能完成的活動,它是一個產品里程碑,理應以對待里程碑的態度來規劃。
在打好基礎後,就該像規劃產品發佈一樣籌備代幣發行的執行工作:
以發行日期爲倒推節點:多數發行活動的耗時會超出預期。很多團隊連續數月都覺得「還有 8 周就能完成」。因此,需設定一個真實的發行日期,再倒推規劃產品、法律、營銷及交易所對接等各環節的關鍵里程碑。
準備階段與落地階段:準備階段包括設立代幣發行實體、敲定代幣設計、安排審計等;落地階段則從營銷活動啓動開始,通常在 TGE 前有 8 周的準備期。
需覆蓋的關鍵工作流:產品與社區吸引力的 KPI 指標、法律與智能合約要求(包括審計)、資金庫管理、鎖倉合約,以及用於白皮書和營銷內容的代幣用例敘事。
同樣重要的是保持代幣經濟模型的靈活性,避免過早敲定。若因投資者反饋或需求變化需要調整模型時,過早公佈代幣經濟模型可能適得其反。應在策略明確、各項準備就緒後再最終確定。
設計明智的市場推廣策略
你的推廣活動不應只侷限於製造熱度,更要建立信任、激發興趣,並將關注度轉化爲實際參與度。
在 TGE 前,規劃 8 周的預熱期來構建項目故事。推廣活動應圍繞信任信號、產品價值和漸進式信息披露展開…… 而不只是聚焦於代幣本身。
有效的策略還包括:採用類似 Zeely 的任務型社區增長活動,在快速擴張用戶的同時收集數據;開展大使計劃和關鍵意見領袖(KOL)合作以擴大影響力,但前提是這些合作與核心傳播內容保持一致;通過每週 AMA、社區會議和簡報等固定活動,維持互動節奏與透明度。內容傳播需遵循清晰脈絡:從核心價值主張入手,聚焦社區應用場景,最終闡明代幣的重要意義。
避免過度關注表面數據指標,而應營造好奇心、推動敘事節奏,建立能持續到 TGE 之後的真實互動。
時機、市場動態與私募輪次
何時是最佳發行時機?儘管觀點各異,但以下幾點考量可幫助項目明確方向:
交易所時間線
若目標是一線交易所,需注意其漫長的盡職調查流程。例如,幣安目前的審覈週期約爲 10 周。提交申請前,必須確保產品、社區和法律等所有必要指標均達標。建議在預計的 TGE 前約 8 周開始接觸交易所。
代幣發行時機
普遍共識是,應選擇在市場上升週期的前半段而非後半段發行。這能借助積極市場情緒獲得更好的市場表現,並讓代幣更早解鎖,減少後期拋壓。一個常見現象是:發行籌備時間往往比預期更長,許多項目認爲「還有兩個月就能發行」,但幾周後仍停留在這一階段。
市場競爭
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大量項目正在開發或計劃發行代幣。CoinMarketCap 每天追蹤的新代幣約有 4 萬個,這導致項目在爭奪用戶注意力時面臨激烈競爭。產品吸引力與社區規模的「軍備競賽」成爲突圍關鍵。即便像 Gate 這樣專注新幣上線的平臺,每月也僅能上線約 100 個代幣,但這仍只是衆多待發行項目中的一小部分。
利益相關者共識
Meme 幣的興起,反映出市場對前幾輪私募中 FDV(完全稀釋估值)代幣的不滿。人們更傾向於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 Meme 幣中尋求快速獲利機會(「造富效應」)。Launchpad 平臺也在調整策略,避免上線 FDV 超過 2000 萬美元的項目,因爲用戶曾因此遭受損失。反風投(VC)情緒進一步助推了 Meme 幣熱潮。儘管 Meme 幣被視爲「PVP(玩家對玩家)」遊戲(多數人會虧損),但市場預計未來將回歸基本面和長期價值思維,只是具體時間尚不明確。
私募時機
若計劃向種子輪投資者開展私募,需在發行前儘早完成。投資者鎖倉期與公開發行重疊可能阻礙項目的勢頭。一邊以折扣價進行私募(附帶鎖倉),一邊讓其他人在市場上高價購買,這種做法並不理想。爲確保上線時的穩定性,應在發行前儘早結束私募,讓市場上有足夠多的多頭買家支撐初始流通市值。
結語
代幣發行是 Web3 初創企業風險最高的舉措之一:過程複雜、競爭激烈且不容有失。但如果執行得當,其帶來的變革效應也同樣顯著。憑藉充分的準備和合理的策略,你的項目能在嘈雜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具有持久動力的成功發行。